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匡時夏拍首度推出中國書畫精品專場
徐悲鴻喜鵲圖紙本立軸1946年作
2014年夏拍,北京匡時首度推出“中國書畫精品專場”,精心斟選40余件近現(xiàn)代名家扛鼎力作以饗各位藏家。海派、京津、金陵、嶺南各擅勝場,值得稱道。
陸抑非《花鳥鬧春》創(chuàng)作于1943年,是陸抑非中年時期的佳構,從整個畫面布局來看:山茶花枝從右上方斜探至畫面底部,縱橫的細枝椏在右側樹干前后穿出,老虬古勁,金石味十足?;?、枝、葉三者在疏密轉(zhuǎn)側、穿插交錯之間,形成微妙的視覺平衡。
山茶花期長,經(jīng)冬彌艷,作品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帶給人晴暖的春天之愉悅,欣欣向榮的感受。正如鄭逸梅先生評價的那樣:“抑非于花卉,工筆,寫意,沒骨,潑墨,兼及翎毛草蟲無所不長。他主張畫宜兼工帶寫入手,工筆可上追兩宋,寫意可繼元人水墨,并明人大寫,且經(jīng)過幾收幾縱,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其藝術道路,也正是實踐了這一主張。
胡也佛 春游不覺歸來晚 紙本鏡心
胡也佛雅善丹青,無所師從,乞靈造化,力振古法,筆意恣肆,超然物外。其《春游不覺歸來晚》畫面下方的人物、景物刻畫細致,畫面上方山崖聳立氣勢撼人,中間則隱約見一樓閣周邊云霧繚繞,空間感的拉升一下子就把畫面串聯(lián)起來,使整個視覺有了很強的景深效果。無論是一人一樹,還是草木樓閣,又或是布局安排都是巧妙自然,顯示出畫家對細節(jié)的用心描寫與把握。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與水;云和煙,自古是中國山水長廊中不朽的主題,被藝術家們視為創(chuàng)作的靈魂和源泉。劉海粟一生最愛黃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黃山為題材,可以說黃山是海粟藝術的源泉,海粟給黃山增添了藝術內(nèi)涵。從1918年第一次跋涉黃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臨黃岳,跨度達70年之久,幾乎包括了劉海粟一生的藝術實踐活動。
《憶寫黃山》創(chuàng)作于1985年,劉海粟在新時代里迎來了新的春天。此時作品已真正代表了他的藝術風格,可以說是他一生藝術實踐與人生體驗的自然結果———“人畫俱老”、“瓜熟蒂落”。
《憶寫黃山》分寫黃山天都、蓮花、玉柱峰景色,畫面峰巒聳立,煙云浮蕩,淋漓的水墨與斑斕的色彩,相錯相融,亦綺亦莊并把西畫的光感、透視及色彩諸法糅入畫幅之中,筆與腕合,古翥今翔,揮毫端之郁勃,接煙樹之渺茫。劉海粟的胸襟氣度,以及其躍動的生命力和黃山萬千幻化的神韻融合為一,營造了一種新的山水意念。
齊白石 雙喜 紙本立軸
黃山自古以奇峰怪石聞名于世,面對造化的神奇,藝術家常被這壯麗的畫面所打動。1954年,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的組織和資助下,董壽平赴黃山、富春江等地寫生。他對黃山的物理特征、雨霧松變幻規(guī)律進行考察,搜集到的大量素材與對黃山切身的體驗感受,為其以后的黃山作品創(chuàng)作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胸襟,并為今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1954年后,董壽平先生畫黃山筆耕不輟,享有“黃山巨擘”的雅譽?!饵S山松云》以墨色為質(zhì),生發(fā)出淋漓蒼潤的山水畫趣味。用極凝練之筆墨,描繪出滔滔云海,于迷蒙變幻間,將極目千里之奇峰老松,連接在一個完整的空間序列中,又借助墨色及用筆的不同,拉開前景、中景和遠景的層次,黃山之氤氳氣象和險潤之態(tài)躍然于紙上。其畫中山石樹木,看似破碎的墨跡,實則做到虛實相映,干濕有致,更添畫面靈動之氣,云霞縹緲間,使人仿佛置身于仙苑瑯境中一般。
王雪濤為著名書畫鑒定專家黃天秀先生所作的《宋人詩意四屏》,堪稱王雪濤小寫意花鳥的問鼎之作,也是今夏最為重要的王雪濤力作。這件四條屏以四種不同的花卉入畫,配以公雞、喜鵲、草蟲、修竹、湖石等生活中的景致,鮮活多姿,生動可愛,情趣盎然。整個畫面構思精巧,筆墨靈巧多變,色墨結合,以色助墨,以墨顯色,畫面充滿律動感。此幅當為王雪濤先生筆墨日臻、年富力強時的精心制作,四屏傳世,實屬罕見。
編輯:付裕
關鍵詞:匡時夏拍 書畫精品專場 董壽平 陸抑非 胡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