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重走絲綢之路之寧夏篇

2014年09月17日 16:54 | 作者:文/杜軍玲、范文杰 攝影/田福良 |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人民政協(xié)網
分享到: 

開欄語:
 
    2100多年前,張騫從漢長安城啟程前往中亞,開辟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成就了一條繁榮興盛的商旅通道,打造了一條和平互鑒的文明坦途。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中亞、東盟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構想,給古絲綢之路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為泛亞和亞歐區(qū)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為了更好地貫徹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用創(chuàng)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指示,進一步“弘揚絲綢之路精神”,為國家重大戰(zhàn)略實施凝聚共識,本報啟動了“重走絲綢之路”大型采訪報道,旨在探訪絲路沿線省份如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把握機遇,尋求新的開拓和發(fā)展,反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各省區(qū)與中亞、西亞各國在經貿、文化、人員往來等方面的友好合作。
    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我們的報道團隊分別前往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9個省、市、自治區(qū),深入園區(qū)、企業(yè)、城市和鄉(xiāng)村,追尋前人的腳步,探尋這條縱橫萬里、綿延千年的中西商貿、文化之路上重要的經濟體,真實記錄自己目睹和聆聽到的故事,力求將各地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過程中所蘊含的能量和熱情為讀者一一呈現(xiàn)。 
 
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一: 向西開放:國家所需寧夏所能

  “國家所需,寧夏所能。”以實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策溝通、道路聯(lián)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為目標,寧夏提出以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qū)為重點,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支撐,促進中阿全方位交流合作,構建中阿合作橋頭堡,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戰(zhàn)略支點的戰(zhàn)略定位,并提出了“1+2+3”重點任務:“1”———打造中阿博覽會戰(zhàn)略平臺;“2”———建設中阿空中絲綢之路和中阿網上絲綢之路兩條紐帶;“3”———建設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區(qū)、中阿貿易投資便利化示范區(qū)和中阿金融合作示范區(qū)三個關鍵載體。

  詳情請見: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一:向西開放:國家所需寧夏所能


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二:清真產業(yè):特色的選擇

  即便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吳忠市也是很特別的。這里總人口141.6萬,其中回族人口74.48萬人,占總人口的52.6%,是我國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級市,是名副其實的“回族之鄉(xiāng)”。充分發(fā)揮特色優(yōu)勢,201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府依托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實驗區(qū)和銀川綜合保稅區(qū)建設,確定將吳忠2003年成立的金積工業(yè)園區(qū)打造成中國(吳忠)清真產業(yè)園,產業(yè)園總規(guī)劃面積63平方公里。

  詳情請見: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二:清真產業(yè):特色的選擇

 

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三:用語言搭建中阿交流橋梁

   2011年3月,寧夏大學與迪拜大學合作創(chuàng)建的孔子學院揭牌,成為海灣國家中第一所孔子學院。雖然規(guī)模不大,學生最多時也只有90名左右,但卻搭建了一個向阿拉伯國家推廣漢語的平臺。謝應忠在介紹情況時也談到一些思考,就是如何吸引更多阿拉伯國家年輕人了解中國、學習漢語。他告訴記者,今年已經把向阿拉伯國家推廣漢語工作納入寧夏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的研究范疇,希望若干年后能見成效。

  詳情請見: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三:用語言搭建中阿交流橋梁

 

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四:建一條云端絲綢之路

  作為絲路重鎮(zhèn),商隊駝鈴曾響徹中衛(wèi)。而如今,一條云端的絲綢之路正越來越近。根據西部云基地“三步走”的發(fā)展思路,引進國內外云計算龍頭企業(yè),形成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兩高兩低型”(產業(yè)高地、人才高地、成本洼地、政策洼地)云計算產業(yè)基地后,將以西部云基地公司等為實施主體,推進建設中阿互聯(lián)網經濟試驗區(qū),打造“網上絲綢之路”。而未來,將依托中衛(wèi)便捷的交通優(yōu)勢和在全國適中的區(qū)位特點,著眼于支撐國家未來戰(zhàn)略數據安全儲備,邊規(guī)劃、邊論證、邊建設國家戰(zhàn)略數據安全儲備基地。

  詳情請見: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四:建一條云端絲綢之路
 
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五:絲路遺珠的期待

  從固原市區(qū)向東北行駛55公里左右,就是須彌山了。因山基以紫色砂巖,砂礫巖及頁巖組成,含鐵量較高,山體發(fā)紅。老遠就能看到須彌山入口處高達20.6米的彌勒大坐佛。大佛身披袈裟,臉如滿月,雙耳垂肩,法相莊嚴,高坐于唐代開鑿的一個馬蹄形石窟內??邇?,不時有鴿子飛舞往來,一派祥和。

  文物,是歷史的承載者和講述者,它們好比散落在絲綢之路上的遺珠,期待更多的關注和保護,期待著,向未來講述更多的歷史。

  詳情請見: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五:絲路遺珠的期待

編輯:付裕

關鍵詞:重走 絲綢之路 寧夏 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