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油價7年不變”中石化到底冤不冤

2015年03月27日 10:08 | 作者:葉檀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中國油價到底高不高的爭論,不應該空對空。

  近日有一篇關于油價的帖子引發(fā)網友熱議,指7年前的2008年,當國際原油價格達到每桶147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為每升6.3元;而在2015年當國際油價跌至每桶43美元時,成品油價仍然是6.3元。

  對此,中石化以中歐油價進行對比,兩度為“中國油價高”喊冤。先是在上周六發(fā)布官微,稱“今天國際原油每桶43美元,歐盟每升約9.1元,中國每升6.3元。7年前,因中國經濟形勢及各方壓力,壓縮國內成品油調價幅度,國際原油每桶147美元,歐盟每升約14.8元,而中國每升僅為6.3元。誰是‘冤大頭’,你懂的。”

  3月23日,中石化再次發(fā)布微博,展示了全球多國本月的油價。其中,石油出產國委內瑞拉0.02美元/升,美國0.71美元/升,日本1.13美元/升,英國1.67美元/升,中國成品油價為1.08美元/升,處于中間值。

  貴不貴要看怎么比,不同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不一樣。2008年時的6.3元跟現在的6.3元購買力不同。所以說,跟當時比,現在的油價實際上略有下降;也可以說,當時的油價定價過高了。

  2000年國際油價圍繞25美元波動,1998年甚至最低到過每桶9美元,國內90號無鉛汽油2000年大約是每升2.48元,根據當時職工的平均工資,這個價格并不算太低。

  還有相對購買力的差距。有業(yè)內人士撰文指出,挪威一加侖汽油的價格只占挪威人一天工資的3%,而中國一加侖汽油價格約占人均每日收入的30%。該觀點認為,如果按照人均購買力,中國油價確實是貴。

  這句話不算錯。如果普遍月薪只有兩三千元而油價高達6.3元,說明汽油、汽車都應屬于奢侈品,還沒有發(fā)展到輪子上的社會那一階段。挪威的油田、主權基金全球聞名,這個國家不差油,更不差錢不差福利。我國是能源匱乏的國家,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并不體面,跟挪威很難比較。

  發(fā)達國家油品定價隨行就市,中國定價機制則相對滯后。引用2013年2月林伯強先生《各國成品油價格緣何大相徑庭》一文中的數據,從成品油價格的國際比較看,2002~2008年,中國普通汽油價格遠低于韓國和日本,略低于美國。2008年,中國普通汽油的價格為每升5.73元,約為日本普通汽油價格的54%,韓國的53%,低于美國0.27元。但從2009年開始,中國汽油價格開始超過美國。

  這是一項定價策略,在市場培育起來之后,為了彌補此前的低油價,我國的油價在逐漸拉高的過程中比較迅猛,而在油價大幅下滑后,卻沒有跟隨國際油價下挫。

  作為一家具有壟斷地位的企業(yè),更具有公共色彩,因此維持經濟穩(wěn)定與油價品質的穩(wěn)定是其重要的任務。從這個角度上看,中石化談不上委屈不委屈。

  如果不想委屈也可以,打破壟斷,先放開銷售系統(tǒng),再放開煉油,就會形成市場競爭下的定價體系,由市場說了算。

  中石化真正的委屈在于稅收。中石化雖然獲得補貼,但每年要上交千億稅收。2010年上市十周年之際,這家亞洲最大的石化公司發(fā)布統(tǒng)計數據,公司在過去十年中累計向國家上繳稅費達7402.45億元。

  成品油中含有稅費,轉引《中國經濟周刊》數據,增值稅稅率17%、消費稅、城建稅7%、教育費附加稅率3%、地方教育費附加稅率2%、企業(yè)所得稅稅率7%,以上占到總價的46.18%。并且這部分稅收是價內稅,也就是加1塊錢油將近5毛錢是稅。如果公眾對此不知情,只知道找兩桶油理論,那么挨罵的中石化可能確實有點委屈。

  公眾質疑油價,有時質疑的是稅費是否合理,有時質疑的則是壟斷的地位。德國也征收重稅,但透明廉潔而規(guī)范的公共財政體制保證了稅收的合法性,我國當前稅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隨意性,這同樣觸發(fā)了市場的質疑。

  油價高低很難說,到目前為止,我國大排量SUV熱銷,可見尚未建立起足夠的激勵機制,還不足以讓節(jié)能環(huán)保車、小排量車大行其道。

 

編輯:羅韋

關鍵詞:油價 石化 中國 美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