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劉國樂:打工路上闖出的烙畫家
原標題:劉國樂:打工路上闖出的烙畫家
在天津市河北區(qū)真理道附近一間陳設簡陋、光線昏暗、環(huán)境嘈雜的集體宿舍內,42歲的農民工劉國樂僅憑修家電的電烙筆,畫出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烙畫。
1996年,24歲的劉國樂從河北省白洋淀農村老家來到天津一家電力公司打工。從小就喜愛畫畫的他,雖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美術教育,卻一直邊做工邊學習邊畫畫,堅持著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和夢想。
“打工時,每天從工地回來天都黑了,我就在集體宿舍打著燈作畫,工友們支持我,不嫌我打擾他們休息,給了我很多鼓勵。后來老板看到我的繪畫才能,將我調到辦公室做后勤工作,業(yè)余時間都用來畫畫。”
2000年,劉國樂機緣巧合地看到了烙畫這種藝術作品,第一眼就喜歡上了,覺得非常適合自己。“我從小家里經濟條件不好,沒有錢進行專業(yè)的學習,只是用鉛筆、白紙,作一些沒有顏色的畫,因此烙畫這種藝術形式,很適合我這種情況。”劉國樂說起烙畫,略有些心酸。
劉國樂仗著對繪畫的癡迷,有當過兵、當過電工的經歷,他用工地電焊用的電烙鐵,用變壓器變壓成30瓦的普通電烙鐵,將電烙鐵修改成各種粗細筆頭的樣子,就這樣進行烙畫創(chuàng)作。
2004年,劉國樂帶著自己的兩幅作品從天津去北京拜訪烙畫界的一位泰斗,但和大師見面后,卻被澆了一盆冷水:“你的作品,連初級水平都不到。”劉國樂并沒有受到打擊,相反更激發(fā)了他畫畫的決心。第二年,他花了幾千元錢前往揚州一個專門做烙畫的企業(yè)學習,三個月后,使自己的烙畫從理論到實踐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經過申請、審核,成為百度貼吧烙畫吧的會員,貼吧里有全國2000多位烙畫愛好者,我們每天網上切磋技藝,交流創(chuàng)作心得。”劉國樂一直利用有限的條件提高自己烙畫技藝。
有一段時間劉國樂做葫蘆烙畫,烙一個小的葫蘆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大的則要三五天。“天津市場上葫蘆烙畫好賣,我之前給一個葫蘆批發(fā)商燙葫蘆,根據(jù)葫蘆大小,一個手工費在100元到200元之間。”
盡管這能帶來不算低的收入,但是劉國樂并沒有做多久,“做葫蘆烙畫,確實有市場、能掙錢,但是并不是我自己想走的方向。我想做一些現(xiàn)代的工藝,把自己的烙畫藝術再提高。”
劉國樂一直感嘆自己時間太少,“平時工作忙,偶爾一個晚上能抽出兩個小時來烙,但大部分都要利用周末的時間。”這些年,劉國樂最苦最累的活都干過,無論是從前在風吹日曬的工地,還是現(xiàn)在稍微好一些的工作條件,他都始終忙里偷閑創(chuàng)作烙畫。
“一個農民工,搞什么烙畫。還燙葫蘆掙錢,在外面搞第二產業(yè),純粹是不務正業(yè)。” 劉國樂住的是外來工集體宿舍,空閑時烙畫,有個別人看不順眼,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遭到了這些人的非議。
“我從來不避諱自己的農民工身份,正是因為我的身份,所以我才要去闖。”劉國樂說,“不管怎樣,我都不會放棄,我計劃再用幾年時間,使自己的烙畫藝術有所提升。”
經過十多年的學習實踐,劉國樂的烙畫終小有所成。他的作品打破傳統(tǒng)的繪畫方法,通過各種燙、熨等技巧在木板上作畫,內容涵蓋景色、動物、肖像、生態(tài)等,給人別樣的美感。特別是烙畫中的天津老街道,韻味十足,折射出津城的文化底蘊。
劉國樂創(chuàng)作的《冬釣》作品入圍了天津第三屆“民間藝術展”,獲得優(yōu)秀獎;他的“清明上河圖”作品在百度貼吧“我樂個趣”第二季比賽中,從千余幅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最積極獎。在北京798,他的作品和其他藝術潮人的作品一同展出。
劉國樂的烙畫得到了業(yè)內的認可,北京烙畫界泰斗郝友友已經正式收他為徒。他還擔任了河北省烙畫研究會的副會長,百度貼吧烙畫吧吧主等職。
“烙畫的藝術夢我做了15年,還會一直做下去,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讓我的烙畫成為天津旅游紀念品,今后我要給自己打工,去實現(xiàn)我烙畫藝術的夢想。”劉國樂說。(記者 姜明 通訊員 姜書范)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劉國樂 烙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