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戀愛學”選修課能學到啥
近期,有媒體報道,某高校開設了一門名為“戀愛學理論與實踐”的選修課,課程的負責人希望學生能“學以致用”,找到對象還可以酌情給滿分。有網友調侃,好在不是必修課,不然有些同學豈不是畢不了業(yè)了?
其實對于這則新聞倒也不必太過較真,作為一門豐富校園生活的選修課,似乎無可厚非。只是,戀愛本是人生的美好,心靈的悸動原本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瞬間的美妙,如今卻也變成了技術活,有著操作手冊、辦事流程、注意事項,把尋求人生之美變成了追逐游戲。這總讓人感覺怪怪的,何況這又是一所名校的大學課程,還有實實在在的加分項。
愛情在哪?或許不是煞費苦心、熟能生巧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這門課應當在生活中學習,在人生的各個時間段,得到一些恍然大悟的觸動。比如在與人相處時,是不是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比如當人在旅途的時候,是否能發(fā)現(xiàn)一花一木的美感,聆聽鳥語,俯瞰游魚。比如當自己獨處時,是否可以拿起書本,品讀智慧,聽聽哲人的話語。倘若,一個大學生有足夠寬廣的胸懷,有豐富的情感,又有著不錯的趣味,那么愛情的到來,可能不過是等待一個不期然的微笑、一次心有靈犀的回眸。
不是說與人談話的技巧、揣摩心思的方法不重要,只是在大學的課堂上,在一個探索知識邊界的地方,啟發(fā)學生品味生活的意識,拓展文化深度的方式,不是比功利地要求“學以致用”、趕快上手,要更有意義嗎?
前幾年,美國哈佛大學一門名為“正義”的公開課,在網絡上廣泛傳播。這同樣是一門帶有實驗性質的課程,在課堂上,教師啟發(fā)學生深沉地思索,假想自己面臨一個又一個道德的困境。其實從功利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課程有什么實際的用處?但是這樣的課程在網上熱傳,說明或許有時學生也并非只對立竿見影的效果感興趣,領略頭腦風暴的刺激,探索文化種種深邃而奇妙的境況,也是一種享受。
雖說不同內容的課程,不完全具備可比性。但是作為高校來說,總還是要有一個價值取向。究竟是不斷開掘智慧的深度、領悟人生的真諦,還是浮光掠影地追逐看似光鮮的精彩、博取淺薄的虛榮,這是值得每一個人深思的。
但愿每一個大學生,都能真切地感悟到愛情帶來的美好,感受到因心靈契合而帶來無與倫比的幸福,給校園生活涂抹上一道亮麗的色彩。而不是信奉戀愛成功學,把戀愛與否作為大學得失的標準,不然,即使擁有了對象,卻可能會失去更多。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戀愛學” 選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