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供給側改革考驗執(zhí)行者的戰(zhàn)略定力
方思賢
1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把思想認識統(tǒng)一到黨中央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各地區(qū)各部門要堅定信心、堅決行動,抓緊抓好抓實,切實取得實效”。
做好“實”的文章,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這其實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要“落地”,不能懸而不決、浮皮潦草;二是要“推進”,不能點到為止、有頭無尾。尤其是面對改革重任,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擁有“鐵肩”,對照“三嚴三實”,強化責任擔當,保持戰(zhàn)略定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領導干部是否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重要檢驗”,“要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
供給側改革是這一過程的重要節(jié)點,也可以說是必要節(jié)點。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重大創(chuàng)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必然要求。
與供給側相對應的是需求側。過去我們強調在需求側發(fā)力,正是對準了民眾需求動力不足的問題?,F在,問題轉移到了供給方面。近年來,海外購物受到國內消費者的追捧,國內有的消費品市場卻遇冷。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較多,其中之一是,有的供給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供給側的問題需要改革解決?!耙谶m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yōu)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p>
供給側改革最終實現的是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保證兩者的平衡;供給側改革好比一劑良藥,能有效化解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矛盾。但良藥“苦口”:相比較傳統(tǒng)的“三駕馬車”能在短期內刺激經濟增長,供給側改革將會帶來潛在的經濟增速,這一周期甚至可能會比較長;供給側改革要求政府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中,有可能在短期內影響GDP增速,這是改革過程中必經的陣痛期。
良藥雖苦但利于病。供給側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經濟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長期性任務,它考驗著我們的戰(zhàn)略定力。我們要堅定信心,“不畏浮云遮望眼”。各地區(qū)各部門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堅決落實中央部署。地方政府既要耐得住供給側改革見效周期相對較長的寂寞,也要放得下地方經濟短期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的擔心,還要轉變過去唯GDP的政績觀,堅決防止出現“掛空擋踩油門”的現象。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供給側 改革 中國經濟 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