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讓生命在愛的傳遞中延續(xù) 聽器官捐獻參與者的心聲

2016年05月17日 15:03 | 作者:耿興敏 | 來源:中國婦女報
分享到: 

15日,2016中國國際器官捐獻移植論壇召開,據了解,中國從2010年開始公民自愿捐獻器官試點,當年公民自愿捐獻數量僅34例,移植器官總數88例;2014年正式推行公民自愿捐獻器官工作;2015年實現了從依賴司法渠道到公民自愿捐獻的順利轉型,公民自愿捐獻器官者6年間增長120倍。2015年,中國公民器官捐獻人數達2766例,大器官捐獻數達7785個,包括親體捐獻在內移植手術數量超過1萬例,器官移植數量超歷史紀錄。中國公民自愿捐獻器官的數量已躍居亞洲第一,成為世界上建立自愿捐獻體系發(fā)展最快的國家。

然而,雖然中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yè)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每年仍然約有30萬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著器官移植,2015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余例,捐獻器官數量同需要器官移植治療的患者數量相比,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近日,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走近器官捐獻者家屬、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等,聽這些器官捐獻過程參與者講述他們的心聲。

近日,六部委聯合發(fā)文建立器官移植綠色通道。這是一個溫暖的消息,隨后就有受益此舉的患者得到及時救助的報道見諸媒體。


醫(yī)生向器官捐獻者遺體默哀致敬。 資料圖片

醫(yī)生向器官捐獻者遺體默哀致敬。 資料圖片


選擇另一種方式延續(xù)女兒的生命

在做捐獻者的器官移植手術前,確切地說,在獲取逝者的器官手術操作前,醫(yī)生們會列隊向手術床上的捐獻者遺體鞠躬:無論手術床上永遠睡去的是孩子還是成年人!

這一刻,敬畏生命,一切盡在不言中。

內蒙古自治區(qū)婦聯一位已經退休的張大姐一直記得一位年輕的母親, 那是2012年,這位母親年僅25歲,幾個月之前她剛剛失去親愛的女兒,她的女兒因病不治,在被醫(yī)生告知女兒的生命無法用現代醫(yī)學技術挽留的日子里,她曾經痛不欲生:這是一個多小的生命啊,而自己,還來不及享受孩子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就要面對和孩子的生死別離。

那段日子她終日以淚洗面,她在痛苦中苦苦思索:難道就這樣與一歲多的女兒陰陽兩隔嗎?怎樣才能留住女兒的笑臉?

這位年輕母親的痛苦和想法感動了醫(yī)生和護士,他們告訴她,通過紅十字會,她的女兒也許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存在——捐獻器官,挽救別人的生命。

毫不猶豫,這位年輕的母親說服丈夫,要把女兒的生命延續(xù)。

她和丈夫在捐獻器官的文件上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而此后,女兒的眼角膜,使得天津一位患者重獲光明,女兒的心臟更是讓一個黑龍江即將破碎的家庭重獲歡笑。

“我覺得,我的女兒還活著!”對著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這位母親滿含著熱淚笑著說,“這個女兒,永遠是我的大女兒?!?/p>

在中國,像內蒙古這位年輕的母親一樣,做出這樣的決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古以來,死者為大的觀念深入人心,如果讓親人離世后不能“全身而退”更是不可思議的事。

然而,另一個現實是:中國每年有將近30萬的患者在排隊等候器官源,因為這些人需要且只有通過移植器官才能得救,每一位這樣的患者身后,也都是牽扯著一個備受煎熬的家庭。

曾經,好不容易出現一位匹配成功的器官源,卻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包括運輸環(huán)節(jié)的問題,使得患者的再生之夢破滅,因為器官移植手術是否成功,首先有一個時間限制因素。

觀念在變化 捐獻體系在完善

時光倒退到2010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衛(wèi)生部共同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探索器官捐獻的招募、器官的獲取和分配模式。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由中國紅十字會作為第三方參與的人體器官捐獻體系,并在逐步完善中。

據國家衛(wèi)計委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5月5日,全國累計實現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7101例,捐獻大器官19417個。其中,2015年完成捐獻2766例,捐獻大器官7785個,超過2013年與2014年捐獻數量總和。我國年捐獻數量已位居亞洲第1位、世界第3位。

與此同時,近日,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通知》,聯手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減少因運輸原因造成的器官浪費,保障人體捐獻器官接受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歷史節(jié)點上的每一個決策,可能就是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中國紅十字會一位長期從事器官捐助工作的人員告訴記者,盡管目前來說,我國公民去世后家屬捐獻器官的水平總體上差于其他國家,但相比較前兩年,人們的觀念也在慢慢變化,捐獻器官延續(xù)生命的意識普遍得以提升。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中心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5日,我國已登記器官捐獻志愿者68900人。

“特別是2015年我國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源后,僅2015年一年,民眾捐獻器官達到2766例,這個數字是從2010年以來過去5年的捐獻總和,也超過了過去使用死囚器官的數量總和?!?/p>

這位中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對于“68900”這個數字,盡管彰顯了我國公民捐獻器官意識的提升,但這個數字,只是表示公民愿意在自己去世后捐獻器官的人數,對于那些當下身患重病、正在排隊等待器官移植源的將近30萬患者來說,可以說是遙遙無期。就在記者當日采訪時獲悉,正在302醫(yī)院住院的來自內蒙古的50歲的患者席某,因患乙型肝炎、肝硬化多年,曾多次消化道出血,導致便血,吐血。由于脾切斷流手術無法徹底解決肝硬化及上消化道出血問題,經醫(yī)生與病人及家屬商定決定實施肝移植手術,但由于沒有肝臟供體,目前他已經等待兩個多月了。看著病情不斷反復和加重,家人和他都十分焦急。

紅十字會的這位工作人員說,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如果公民在生前并沒有明確的反對意見,表示死后不愿意捐獻器官,直系親屬都可以在意外事故或者因為病患不治身亡的親人去世后,有權決定捐獻出死者的器官,以便更多的患者得以救治。

而生活中往往是,許多親人是在我們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離開了人世,傷心還來不及。

“如果早些了解,我想是會捐獻的。但誰會想到親人有一天會突然離開呢?”一位受訪者告訴記者,“畢竟,在我們一般人的生活中,大家都是諱言死啊活啊這樣的字眼。好端端的誰會說這個呢?”

請給家屬多些關愛和理解

李翠英有個習慣,清明節(jié)的時候,到墓地探訪一些陌生的墓碑。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瘆人?這些墓碑下,埋葬的不是她的親友,生前甚至都不認識她。

墓碑下,長眠的是一些捐獻過器官救助了他人的人。她是一名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幾年中,她完成了湖南省全省一半以上的器官捐獻。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yī)院,李翠英熟悉不過,因為在這里,她和捐獻者的家屬溝通,去說服家屬捐獻即將逝去的親人的器官,有時候,她能得到這樣的罵聲“魔鬼”,還有人會大聲呵斥她:“你腦子有毛病吧?!”

5年之前,她是一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yī)院移植科的護士。

那時候,她經常被問道:“護士,我什么時候可以等到器官?”每天一到病房,看著那些期待的面容,她不知如何回答。而大多數病人,會堅持不到器官源的出現而離開這個世界。

怎么才能救他們?這是那時候她常常想的問題。2011年,她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酸甜苦辣,一干就是五年。

今年5月8日,李翠英和同事去探訪一對在獨生子去世后,捐獻了孩子器官的夫婦。 如今,李翠英的心里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牽掛:那些失獨和遺孤家庭的老人們。

而作為協(xié)調員,平常很少有機會述說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很少有人知道還有這樣的工作人員,人體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更多的時候是傾聽者、心理咨詢師等。

從事人體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工作5年多的時間,讓李翠英和同事感覺最難受的是什么?也許有人會說,當然是被潛在捐獻者家屬拒絕,謾罵、不同意捐助的時候。而李翠英表示,這是親人情感的正常反應,需要時間撫平容易理解。

其實,讓李翠英覺得最難受的是,捐獻者家屬說同意、愿意,在捐獻同意書上簽字的時候。

“想想當他們的親人馬上要離開了,而我們的出現希望他們能夠捐獻自己親人有用的器官。當他們回到當地,默默承受當地老百姓的誤解的時候,而我們還能做點什么?”這是李翠英的心事。

最近一年的時間,我國的人體器官捐獻數據是在成倍增長的趨勢。在對公眾對器官捐獻意識提高感到欣喜的同時,試著想想對捐獻完成之后的家屬的人文關懷,該如何做?該如何堅持做?這是她的想法。

五年的捐獻協(xié)調生涯,李翠英有了更多的感受:“在我們的身邊也許會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他們曾經的家人與親人不得已的離開,因為他們無私的奉獻大愛,選擇挽救素不相識的患者,讓他們重獲新生,回歸社會?!?/p>

李翠英說:“我特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他們,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誤解,多一些幫助,少一些歧視?!?/p>

5月15日,在武漢召開的大會上,李翠英和其他15名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一起受到表彰,她表示:我作為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代表,特別想為捐獻者家屬說上幾句話,希望我們能夠為這樣一批特殊的家庭多一些關愛和關注,尤其是失獨、遺孤的家庭,他們奉獻了大愛,也渴望得到大家的愛,如果我們都能將這份愛傳遞下去,這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器官捐獻的精神,生命的延續(xù)愛的傳遞!

說話柔柔的李翠英心里盛著大事和大愛,與生命有關,與善良有關。(記者 耿興敏)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器官捐獻 生命 家屬 理解 協(xié)調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