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昆明三百余名博物館義務工作者 用公益之心傳播歷史文脈

2016年05月20日 10:35 | 作者:閆鈺 | 來源:都市時報
分享到: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博物館工作,但并非在職工作人員;他們以自己的知識與閱歷,為觀眾帶來熱情的講解、咨詢等服務;他們沒有一分錢的報酬,但依然樂在其中。他們就是博物館志愿者,僅在云南省博物館,就有300多名志愿者,他們用一顆顆公益之心,傳播歷史文脈。


云南省博物館部分志愿者合影

云南省博物館部分志愿者合影


300名志愿者

完善提升博物館職能

主管志愿者團隊的云南省博物館社教部副主任王黔凌介紹,該館目前有300多名志愿者,涵蓋老中青少各個年輕層,最大的為69歲,最小的僅有10歲:“很多志愿者見證了云南省博物館的成長,通過他們的工作,讓無數(shù)觀眾享受了愉悅的觀展時光,領(lǐng)略了博物館中的云南文化?!?/p>

云南省博物館于2004年成立了志愿者團隊,招募志愿者進行導覽、講解、翻譯、問詢等工作。相關(guān)專家、學者會對這些志愿者進行業(yè)務培訓,之后志愿者通過努力學習進一步提升,然后就在各個不同崗位為觀眾服務。這些志愿者的工作是沒有報酬的,但他們的熱情都非常高,每人每周要去博物館值一天班。如今,有些人已經(jīng)在博物館義務工作了10多年。

2011年,云南省博物館的志愿者團隊榮獲國家文物局評選的“全國十佳志愿者團隊”。“博物館是一個城市文化的窗口,參觀博物館的觀眾非常多,僅靠在職工作人員是不夠的。志愿者完善提升了博物館的職能,為觀眾傳播了云南歷史文化。此外,他們也延伸了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比如志愿者會通過制作課件等,將流動的博物館推廣到社區(qū)等地。”王黔凌說。


李鐵軍為觀眾講解

李鐵軍為觀眾講解


69歲還在服務

講解10年 與觀眾成為朋友

今年69歲的李鐵軍是云南省博物館中年齡最大的志愿者,為2012年全國博物館系統(tǒng)“十佳志愿者之星”獲得者,是云南博物館系統(tǒng)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志愿者,已經(jīng)在云南省博物館工作了10年,李鐵軍和不少觀眾都成了朋友。

大約5年前,一位30多歲的北京女士帶著上小學的女兒來云南玩,那時云南省博物館還在國防路的老館,當時李鐵軍接待了她們,給她們講解了“青銅文化”等展覽。這對母女看后非常感興趣,今年春節(jié)期間,她們和李鐵軍約好,再次來到昆明,饒有興致地參觀了新館,李鐵軍又一次為她們進行了講解。

李鐵軍因為喜歡看展覽,因而退休后,于2006年開始擔任一名志愿者。除了接受專家的培訓指導外,自己也不斷閱讀充電,看大量專業(yè)書籍。講解時,李鐵軍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給讀者聽,如果遇到觀眾對某些展品感興趣,她還會與大家互動,有時講完一個樓層需要近2個小時。長時間站立對于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來說非常累,但看到觀眾若有所悟的感嘆與滿意的表情,她覺得特自豪。李鐵軍說,只要身體情況允許,她會一直將博物館的志愿工作進行下去?!斑@些年來,我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講解給大家,讓許多觀眾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也讓外地觀眾更親近云南,作為‘文化使者’,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青年志愿者接受培訓

青年志愿者接受培訓

青年志愿者

每個周末都在博物館度過

同李鐵軍相似,63歲的湯沸也是云南省博物館的一名老年志愿者。她主要負責的是三樓展廳“南詔大理”等部分的講解。“我經(jīng)常跑圖書館,這幾年借了一百多本書。以前我對云南歷史了解不深,自己補課,也能把知識傳遞給更多人。”

為了更深入地學習展廳內(nèi)容,湯沸和其他志愿者經(jīng)常到各地參觀學習,如滇緬公路紀念館、云南陸軍講武堂、西南聯(lián)大校址紀念館等。工作中,湯沸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群,外地游客、老年團、大中小學生……幼兒園、小學前來參觀是最熱鬧的,“幾十張小嘴嘰嘰喳喳,講下來很累,但能把這些歷史文化知識傳輸給孩子們,非常開心?!?/p>

云南大學經(jīng)濟學院大二的李艷霞今年20歲,屬于志愿者中的年輕力量。這個愛笑的姑娘是云南大學經(jīng)濟學院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副會長,2年來,每周她都要組織協(xié)會的100多個大學生志愿者到云南省博物館服務,大家根據(jù)各自的特長進行講解、發(fā)票等工作。每次從呈貢校區(qū)出發(fā),要花費近2個小時才能坐車到達,每次回校后也臨近晚上7點,可以說,他們把每個周末都奉獻給了博物館。李艷霞說:“大學生有一顆公益之心很重要,與其它公益活動相比,在博物館做志愿者,是一種文脈的傳承,也能為大家?guī)硐蛏系恼芰??!?/p>


編輯:王慧文

關(guān)鍵詞:博物館 志愿者 云南省 歷史 公益 講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