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專家:北京中考語文蘊含傳統(tǒng)性和生活味

2016年06月24日 15:53 |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到: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今天上午,中考語文考試結束。一線教師、專家表示,今年的語文命題,在素材上蘊含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去年作文中出現(xiàn)的科幻題材,今年也出現(xiàn)在了閱讀理解中。

專家表示,較之往年,今年的名著閱讀板塊提高了賦分權重。試卷在名著考查的篇目上有所增加,去年是兩部,今年包括了《論語》、《朝花夕拾》、《海底兩萬里》三部作品。這三部作品涵蓋了古代經典、現(xiàn)代名著和外國科幻作品。試題既有對整部書的考查,也有對重點章節(jié)的考查;既注重學生對整部作品的閱讀,也注重對作品主要人物和主要思想內容的把握。作為儒家文化經典之作的《論語》內涵豐富、博大精深,試題圍繞《論語》中談到的“治學”和“為政”兩個主題,考查學生對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德為政、依法治國思想的了解。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經典代表作,試題以把握作品的人物、了解作者的生活和思想為考查重點。《海底兩萬里》充滿了強烈的科學精神,試題圍繞鸚鵡螺號和尼摩船長的探險經歷及神奇的境遇,考查學生對整部科幻作品的把握。試卷對名著閱讀的考查,目的不僅在于引導語文教學要關注名著閱讀,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整本書的有效方法。

一線專家表示,今年命題素材有明顯的“傳統(tǒng)性”和“生活味”。例如,現(xiàn)代文閱讀選用梁衡的散文《沙棗》,贊揚了生活在西北沙漠地區(qū)的人民默默奉獻、質樸頑強、吃苦耐勞的可貴品質;議論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述了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歷史價值以及對現(xiàn)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小作文是以學生日常生活的體驗,介紹體現(xiàn)“京味”文化的北京特色小吃。

大作文之一則體現(xiàn)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專家表示,今年的作文試題中有一道題目是“奇妙的實驗室”。這道試題屬于想象作文,題目通過設置3D虛擬現(xiàn)實實驗室的情境,讓學生想象在這樣的實驗室中如何學習知識、增長智慧。學生完成這道作文題,既需要相關學科知識,更需要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設情境,記述自己在如此奇妙實驗室中的學習過程??苹眯≌f《海底兩萬里》的閱讀、依據(jù)想象理解文言文中對三峽景象的描述等都落實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


此外,多文本閱讀試題采用了梅蘭芳紀念館作為素材,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與社會大課堂的相互結合。試題中不但有取自紀念館的“蘭花指”展板,還有梅蘭芳演出《霸王別姬》時的手勢圖片。題目將語文學習與博物館參觀有機整合,體現(xiàn)了對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關注,在現(xiàn)實生活中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學習。

在體現(xiàn)學科整合方面,今年的試卷也有積極的嘗試。例如,在慰問信中利用地理知識考查詞語的使用;作文題“奇妙的實驗室”的導語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知識。

另外,現(xiàn)代文閱讀的試題命制遵循閱讀的基本規(guī)律,凸顯問題意識。例如,第20題要求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讓學生對文章的字詞句設計自己的討論題,在考查學生對文章語言鑒賞能力的同時,考查了學生的質疑精神。又如,第23題從關注現(xiàn)實的角度讓學生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出積極的思考,考查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中考 語文 北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