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新曙光新曙光

收復西沙群島親歷記

2016年07月22日 17:18 | 作者:韓敏學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1946年10月下旬,我所在的永興艦接到國民政府海軍軍部命令,與太平、中業(yè)、中建四艦前往南中國海收復曾被日本占領的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艦隊指揮部由林遵上校任總指揮,姚汝鈺為副總指揮,組織了各級政府部門的代表、駐島人員,對于各種器材做了周密部署。具體分工是林遵帶領參謀林煥章坐鎮(zhèn)太平艦,率中業(yè)艦收復南沙群島。姚汝鈺帶領參謀張君然坐鎮(zhèn)永興艦,率中建艦收復西沙群島。

四艦于10月29日在吳淞口外集齊整隊向廣東進發(fā)。11月1日到虎門口外,艦隊總指揮林遵等去廣州接受廣東省主席羅卓英的指示。11月6日我們于午后自虎門向海南島榆林港進發(fā),8日就到了榆林港。榆林港是一個天然良港,日本占領期間是日軍在南海的重要海軍基地。艦隊到達后,先在港內停泊多日,后來再靠泊碼頭等候適當的氣候。同時,向當地漁民了解南海諸島情況,并聘請了一些漁民為向導。

根據預先安排,太平艦與中業(yè)艦先出發(fā)前往南沙群島,然后,永興艦與中建艦開往西沙群島。因為南沙群島航程較遠,這樣任務完成后可同時在榆林港匯合返航。

但是,每次太平艦與中業(yè)艦出發(fā)后不久就因氣候惡劣風浪太大而返航。后來永興艦與中建艦因為西沙群島距離較近,就不再等待太平、中業(yè)兩艦便先行出發(fā),前往收復西沙群島,改變了原有的安排。

永興艦大多數官兵是來自大學及高中的學生,投筆從戎是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和收復失地。雖然沒有機會參加擊敗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斗,但是能親身參加收復被日本占領的南中國海領土和領海也是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興奮,自動爬上桅桿頂瞭望,當發(fā)現島的一點影子就歡呼雀躍。離島數海躺就已看到海底一片珊瑚礁,清晰明亮。

到離島約200米處拋錨放救生艇后,我與輪機長劉鐵燊陪同艦隊參謀張君然首批登島。我們帶著沖鋒槍,由兩位漁民駕駛小艇駛到離岸約20米處淺得不能再駛近時,漁民先下了水,我本擬也跳下水,但水深至膝,漁民便主動背我上岸。我們用不到半小時便繞島一周。島上除有海龜蛋和海龜爬跡外,沒有半點人跡,岸邊有一座30余米長的棧橋,可能是日本占領期間運鳥糞用的,當時已損壞無法使用。

中建艦也放下交通艇,陸續(xù)運送人員與物資上岸。

數日后,駐島人員及施工人員將駐地的電臺設施、生活物資全部運上岸,安排妥善后,舉行了收復儀式。然后返回榆林港。在榆林港村店訂酒席,慶祝收復西沙群島成功。

太平艦與中業(yè)艦也勝利完成收復南沙群島任務。整個艦隊一齊回到黃埔港,兩天后太平艦與永興艦駛入廣州白鵝潭停泊。我記得當晚還是圣誕夜,兩艦按歐美傳統,用擴音機互致祝賀。以后數日,廣東省政府及廣州行轅宴請總指揮及艦長、副艦長,犒勞艦上官兵。

1947年2月下旬太平艦另有任務駛離廣州,永興艦一直駐守廣州至7月,保持與西沙、南沙群島的聯系,負責補充西沙與南沙群島的給養(yǎng),在南中國海巡查,執(zhí)行保衛(wèi)祖國南疆任務。我們自榆林去南沙是沿越南海岸到越南的南部,以越南的山峰測定船位后,再直駛南沙群島。我們的行動是光明正大,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南中國海是中國領海的這一事實是無可爭辯的。

從收復南沙、西沙群島開始,一直到1947年7月永興艦回上海檢修以前的大半年時間里,姚汝鈺副總指揮和張君然參謀,總是以永興艦為座艦執(zhí)行保衛(wèi)邊疆任務。我是永興艦輪機副,參加了這一段時間內的一切行動,也是歷史見證人之一。

編輯:曾珂

關鍵詞:收復西沙群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