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打擊網絡傳銷要用好大數據

2016年10月26日 11:02 | 來源:法制日報
分享到: 

只要交3500元入會費,每個月固定交760元就可以環(huán)游世界!這是一家自稱旅游直銷公司的組織打出的賺錢模式。此組織名叫“夢幻之旅”,曾被多地媒體指出涉嫌傳銷,南京警方還曾抓獲涉嫌傳銷的組織內骨干。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該組織在網上仍然很活躍,且有向未成年人滲透趨勢。日前,有讀者報料稱,其年僅17歲的兒子陷入“夢幻之旅”傳銷組織無法自拔,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隨后,記者打入“夢幻之旅”組織的微信群,歷時一個月,該群成員就由200人增至480人(10月25日《南方都市報》)。

其實,無論是傳統(tǒng)模式的傳銷還是網絡傳銷,其危害性都不容小覷。隨著網民低齡化趨勢,加之網絡傳銷更具隱蔽性、欺騙性,傳播速度快、涉及人員多、波及地域廣、涉案金額大、發(fā)現(xiàn)和查處難度大等特點。若不加以有效打擊,很可能呈蔓延之勢,極大地危害網民尤其是辨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差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筆者認為,遏制網絡傳銷,理當有“互聯(lián)網+”意識和大數據思維,做到源頭治理和標本兼治。

相對于傳統(tǒng)傳銷,網絡傳銷的吸納會員、收取資金、培訓洗腦等均需借助于網絡社交工具或官方網站,如通過互聯(lián)網發(fā)布誘人的項目,夸大項目的美好前景,以此誘導他人加入。同時,借助微信群、QQ群交流工具等對下線進行培訓洗腦,再通過網絡支付工具收取被害人支付的資金。

因此,在充分了解并掌握互聯(lián)網特征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并打擊網絡傳銷應該不是難題。一般來說,每一個互聯(lián)網賬戶背后都有一個具體的個人在操控,他們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各種活動時均會留下蛛絲馬跡,這樣一來,一旦發(fā)現(xiàn)任何可疑苗頭,就可以順藤摸瓜,查清傳銷組織的構成、上下線關系以及各個成員的作用大小。甚至可以說,這比打擊傳統(tǒng)傳銷組織更容易掌握證據、厘清涉事成員的法律責任。

值得強調的是,隨著手機賬號實名制、銀行卡實名制、互聯(lián)網賬號實名制、限制個人銀行賬戶數量等政策的嚴格執(zhí)行,實際上是將所有互聯(lián)網參與者納入到了實名制管理之下。如果各個互聯(lián)網服務提供者能夠盡到監(jiān)管責任,不為非法行為提供技術支撐和交流平臺,無疑會降低查處網絡傳銷的難度。譬如,對常見的或可能成為傳銷噱頭的詞匯設置關鍵詞,利用大數據分析系統(tǒng),及時搜集、匯總可疑數據,并做到準確收集、保存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關鍵信息,都會為打擊網絡傳銷提供技術支持。

應該說,網絡傳銷的危害性不比電信詐騙小。對待網絡傳銷,有必要拿出打擊電信詐騙的態(tài)勢和力度,動員所有職能部門和互聯(lián)網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充分利用大數據思維,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鏟除網絡傳銷的傳播源頭,堵住網絡傳銷的蔓延渠道,還互聯(lián)網社會一片凈土。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網絡傳銷 旅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