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新疆考古首次出土和田羊脂玉

2016年12月21日 15:43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1日電(記者劉杰)新疆和田地區(qū)自古以產玉聞名,國內眾多考古多次出土和田玉制品,但在新疆的考古發(fā)掘中,從未發(fā)現和田玉。在近日舉行的2016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考古人員介紹了在新疆比孜里墓地首次發(fā)現的羊脂玉掛件。

“看到那枚羊脂玉時,激動極了?!毙陆奈锟脊叛芯克毖芯筐^員胡興軍說,在清理一個葬有108具人骨的墓室時,發(fā)現了一枚羊脂玉掛件,約指甲蓋大小,狀如鼎,白如凝脂,一端有孔,可能是掛在墓主頸部的一枚飾品。

今年3至4月,為了配合當地高速公路建設,考古人員對和田地區(qū)洛浦縣比孜里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墓地南北長約六千米,東西寬約一千米,遭到了嚴重盜挖,一些被盜墓葬還有縱火痕跡。

在對40座墓葬的發(fā)掘中,共出土陶罐、木盤、木桶、眉筆、眉石、鐮刀、蜻蜓眼玻璃珠、羊骨、木梳子、奩盒等數百件文物,考古團隊根據葬式葬俗、隨葬遺物等判斷,此處墓地應為漢晉時期墓葬,距今約2000年。

除了羊脂玉,此次發(fā)掘還首次在新疆發(fā)現頭戴花環(huán)的墓葬,花環(huán)用樹枝作龍骨,串上較為密集的植物花苞,歷經2000年的歲月,這些花朵仍清晰可辨。

胡興軍說,結合史料分析,頭戴花環(huán)的葬俗、各類玻璃珠等飾品屬于希臘、羅馬文化元素,木梳、木篦、奩盒等可能來自中原漢文化地區(qū),它們的出土反映出地處絲綢之路南道上的和田,在漢晉時期貿易繁盛,東西方文化在此碰撞與交匯。

編輯:曾珂

關鍵詞:新疆 和田羊脂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