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人民的“好兒子”不該是人民的假兒子

2017年05月24日 14:35 | 作者:楊鑫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1963年的一個冬日,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為了解基層情況,走進了一戶貧困家庭的大門,當他握著失明老大娘的手,聽到旁邊老大爺“你是誰”的疑問時,給出了一個讓人銘記至今的回答:“我是您的兒子”。

50多年過去了,在中部某縣的一位貧困老人家中,這一幕再次上演,“人民的兒子”卻變了味。在近日的脫貧工作國家省際交叉考核中,一名年輕干部為了避免“露餡兒”,主動“潛伏”到貧困戶家里“裝兒子”,想替貧困戶回答問題,以此蒙混過關。(新華社5月21日電)

這場發(fā)生在貧困縣考核中的鬧劇,給“人民的兒子”蒙上了一層灰。為什么一場扶貧工作考核,讓本來應該如“親兒子”一般的官員,成了為欺瞞上級無所不用其極的“假兒子”?

問題的根源,就是“脫貧”這面大旗背后的利益關系。脫貧工作對干部最直接的影響,當然非考核與升遷莫屬。對工作在貧困地區(qū)的不少干部而言,脫貧工作成績是衡量他們是否稱職的標準。通過“假裝脫貧”來欺騙檢查,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表現(xiàn)。

脫貧工作也牽動著另外一項利益,那就是國家與各省的扶貧資金與扶貧政策。在投資、建設、社會保障等方面,許多地方也設置了各種對貧困縣的優(yōu)惠政策?!柏毨А边@頂看上去寒酸的帽子竟然有了巨大的“含金量”——一些貧困地區(qū)的主政者不僅不著急脫貧摘帽,反而想方設法地留住“貧困”這頂“金帽子”,甚至不惜造假。在這種現(xiàn)象最嚴重的時候,還鬧出過“百強縣中出現(xiàn)貧困縣”的笑話。

考核壓力和扶貧政策,在一正一反兩個方面同時撕扯著扶貧事業(yè),給這項事業(yè)染上了太多扶貧以外的色彩。正因如此,才會有一幕又一幕的造假鬧劇反復在脫貧扶貧的舞臺上演。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不要說讓一些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的官員扮演一回“假兒子”了,就算讓他們徹底拋棄誠信與尊嚴都有可能。

為了扶貧工作造假、撒謊并非什么新鮮事。過去幾年之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真貧困,假脫貧”上,有國家級重點扶貧縣曾經(jīng)以超過30倍的比例虛報該縣的招商引資金額,把一個總投資不超過300萬元的項目“吹”成了投資超過1億元的大項目;另一個貧困縣的領導,為了讓上級考察時看到自己的扶貧成績,竟然派一些小學生披著裝化肥用的白塑料袋,趴在領導路過的山坡上“裝羊”。在“假貧困,真脫貧”上,則出現(xiàn)過某省四個鄉(xiāng)鎮(zhèn)私刻公章,偽造貧困事實套取400萬元扶貧資金,以及某地在獲得“小康縣”成就多年之后,竟然因為重獲“貧困”頭銜而敲鑼打鼓放鞭炮慶祝的奇事。

為了制止這股在扶貧工作中弄虛作假的歪風邪氣,今年以來,許多地方都召開專門的會議,主流媒體也不止一次發(fā)表過專題文章,斥責各種造假行為。然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僅靠會議和輿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首先是從制度層面重新審視現(xiàn)有的扶貧體系,消除現(xiàn)行體制“盲區(qū)”,使得造假不再有利可圖,從而釜底抽薪;其次則是從根本上加強對各級干部的教育,讓實事求是的思想深入人心,如此才能讓“人民的兒子”這種精神回到人民的身邊,讓“假兒子”們無所遁形。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扶貧 人民 脫貧 貧困 工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