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yǎng)法治人才

2017年06月06日 14:27 | 作者:丁相順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法律交流與合作是實現互聯互通的重要保障。在與各參與國交往中,準確適用各國法律,有效進行法律協(xié)調,確保人員、資金和貨物安全、高效流動,是順利實現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等目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公平合理解決各種矛盾和分歧的基本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法治人才具有關鍵作用。“一帶一路”各參與國情況各異,法律制度和法治發(fā)展水平差異較大,尤其需要培養(yǎng)大量高水平的法治人才,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

timg (1)

適應“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法治人才,應該是會通中外法律制度和實踐的專門人才。他們既了解中國的法律制度、熟悉中國的法律實踐,又具有深厚的涉外法律知識功底、出色的涉外法律實務能力和開闊的全球視野。這樣的法治人才需要掌握跨國、跨學科知識,掌握實務溝通技能,懂得國際合作,具有實踐能力。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法治人才,應該是能夠參與國際治理、熟悉國際規(guī)范體系和國際秩序并具有較強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型法治人才?!耙粠б宦贰苯ㄔO的偉大實踐為國際化、復合型法治人才提供了舞臺,同時也對我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有效保障“一帶一路”建設順利推進,有力促進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需要積極推進法治人才培養(yǎng)觀念和機制改革創(chuàng)新。

增強法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的針對性?!耙粠б宦贰苯ㄔO涉及眾多國家,包括東南亞、中亞、西亞以及非洲的發(fā)展中國家。對這些國家和地區(qū)法律淵源、法律運行機制等基本情況的研究,是我國法學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對此,我國法學界應大力加強外國法、比較法研究,特別是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研究,培養(yǎng)既熟悉中國法、又懂得外國法的人才。在法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中,不僅關注沿線各國立法機構頒布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而且深入了解當地社會交往習慣;不僅關注一個國家的法律狀況,而且運用比較方法,歸納和梳理相關國家某一專題、某一領域具有共性的法律規(guī)范;不僅關注各國當下的法律制度,而且著眼未來,促進各國法律的協(xié)調和發(fā)展。

促進法學界和法律實務界加強交流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法律制度復雜多樣,需要轉變研究范式和研究思路,加強法學界和法律實務界的交流合作,知己知彼、取長補短,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堅實學理支撐。事實上,一些從事涉外法律實務的律師已經在中國企業(y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對外投資合作中仍有大量法律問題亟待解決。這就需要國內外法學界和法律實務界有效互動,加強各國法律界交流合作,把典型問題作為研究課題,開展專題性比較研究。

加強綜合性研究和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需要多種多樣的涉外復合型人才,需要加強法學與經濟、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區(qū)域研究、外國語言以及歷史、宗教等學科的交叉融合。應改革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機制,采取分類選拔、重點培養(yǎng)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從事“一帶一路”相關研究,鼓勵更多學生掌握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多學科知識。在必要時,可以整合各學科力量,加強國內外合作,建立專門培養(yǎng)涉外法律人才的教學研究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務。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法律 一帶一路 建設 法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