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吉林省農民作家“小井噴”現(xiàn)象觀察
新華社長春6月20日電題:吉林省農民作家“小井噴”現(xiàn)象觀察
新華社記者李雙溪、郎秋紅
6月的東北,玉米已經拔出青翠的綠芽,與之一起破土的還有農民們的藝術靈感。掄起鋤頭,他們是土地上的勞作者,拿起筆墨,他們就成了“山藥蛋派”作家或現(xiàn)代“趙樹理”。近年來,吉林省各地涌現(xiàn)出大量農民詩人作家,形成了農村文藝創(chuàng)作“小井噴”現(xiàn)象。
當吉林省梨樹縣營城子村6組農民張麗英把自己鎖在家里,用腿墊著廢舊的紙張,在上面寫下美麗詩句的時候,她知道,這個舉可能會遭到鄰居們的嘲笑:“天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關在家里寫詩,能賺錢咋地?”
她并不理會“非議”,依然要在紙上記下每一個靈感的瞬間,就像她曾刊載在《詩刊》上的詩歌那樣?!氨狈降难?,卻有著圣潔的白,孤獨,盛大……與她相比,我過于順從,而雪不,她從不曾順從黑夜?!?br style="white-space: normal;"/> 48歲的她,出生在農村,家里有5個兄弟姐妹,她是最小的一個,也是家里學歷最高的——初中畢業(yè)。由于家庭貧困,只有她讀完了義務教育。畢業(yè)3年后,她嫁給了現(xiàn)在的愛人。務農、照顧家庭成為她的全部生活。
婚后家里沒有電視、收音機。作為家里識字最多的孩子,能夠讀懂手邊的雜志,這讓張麗英的大姐很羨慕。每天午飯后,她都會去姐姐家,給她讀一下午的感情小說和散文詩歌。
2007年,女兒進縣城讀高中,張麗英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買了一臺二手電腦,幫孩子查找資料。在網上,她接觸到了詩歌。“啥叫詩?一開始根本看不懂,就是喜歡。”張麗英說。
女兒考入大學后,從校圖書館給她借來大量世界名著:《靜靜的頓河》《簡·愛》《巴黎圣母院》《百年孤獨》……她一口氣讀了幾十部名著。漸漸對詩歌有了理解,也開始在網上寫詩,其中很多被發(fā)表在縣城的文學刊物上。
近些年,她的詩作陸續(xù)在國家級刊物上發(fā)表,也為她贏得了“吉林省十大農民作家”和“吉林十大影響力女詩人”的榮譽。“現(xiàn)在農村生活好了,除了賺錢,應該有更高的追求?!睆堺愑⒄f。
像張麗英這樣的農民詩人不在少數,近年來,吉林省農民作家、畫家、攝影家數量出現(xiàn)“小井噴”。吉林省文藝發(fā)展出現(xiàn)平民化、非職業(yè)化、自娛化特點,并形成了東豐農民畫、寶鳳剪紙、敦化刀畫、松花石硯、通榆年畫、梨樹詩人等優(yōu)秀的地域文化。
榆樹市作協(xié)主席李子燕表示,3年來,榆樹市作協(xié)就有50多位農民作家加入,年齡從16歲到70歲不等,目前農民作家數量已經占到全市作家的30%。
每年,吉林省文聯(lián)將優(yōu)秀的農民作家作品編入《吉林農民作家作品選》,為他們提供展示的平臺,從而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熱情。吉林省作協(xié)主席張未民表示,農民作家的作品表現(xiàn)了對土地、糧食、父母的基本情感,是千百年來中國鄉(xiāng)土文化的延續(xù)。他們對人類情感基本認識的淳樸表達是最有價值的,“我們要鼓勵這種表達,社會應該給他們建立更多的表達渠道”。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吉林 農民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