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液體活檢”提升肝癌早診敏感性

2017年10月11日 11:05 | 來源:健康報網
分享到: 

10月10日,國際學術頂尖雜志《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發(fā)表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華教授與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張康教授聯(lián)合團隊,歷時5年完成的肝癌早期診斷研究成果。該研究提出,與常規(guī)的甲胎蛋白檢測相比,通過檢測少量血液中循環(huán)腫瘤DNA(ctDNA)特定位點甲基化水平,可將肝癌早期診斷敏感性從60%提升至84.9%。

2015年,我國肝癌新發(fā)和死亡病例分別高達46.6萬和42.2萬,均占全世界肝癌新發(fā)和死亡病例的50%以上。徐瑞華介紹,肝癌早期診斷患者經有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到50%以上。但現(xiàn)有篩查手段敏感性、特異性不理想,費用昂貴且有創(chuàng)。歐美肝癌早期診斷率為20%,我國為10%左右。現(xiàn)有的肝癌標志物甲胎蛋白AFP敏感性只有60%左右。

該團隊研究出通過檢測少量血液中ctDNA特定位點甲基化水平,對肝癌進行早期診斷及療效和預后預測的新方法。徐瑞華說,腫瘤細胞死亡凋零后釋放入血液之中的ctDNA,相當于腫瘤細胞在血液中的“身份指紋”,其攜帶有與原發(fā)腫瘤相一致的甲基化改變,理論上可以利用ctDNA的甲基化譜對腫瘤進行診斷,這一被稱為“液體活檢”的新技術為當前腫瘤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但ctDNA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微,每毫升血中僅有約20ng,相當于一滴水的一億分之一,并且混雜在大量正常游離DNA背景中,好比在機場和火車站的數(shù)百萬人流中找到個別犯罪分子,其難度可想而知。

該團隊先后攻克了穩(wěn)定提取微量ctDNA、提高重亞硫酸鹽轉化效率、靶向甲基化PCR擴增及測序、海量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等一個個技術壁壘,終于從40多萬個候選位點中,分別尋找到10個早期診斷、療效相關以及8個預后相關的位點,破獲了肝癌的“身份指紋”,讓即使是很早期的肝癌病灶也無所遁形。

“這10個早期診斷位點的甲基化水平,在總共1098名肝癌患者和835名健康人的研究人群中,顯示出高達84.8%的診斷敏感性和93.1%的特異性。而利用8個預后相關位點的甲基化水平則能準確地預測不同患者的生存和預后,有利于指導醫(yī)生進行更為個體化的精準治療,如對預后不佳者避免給予過度治療,而對復發(fā)高?;颊邉t給予更為積極的輔助治療等?!毙烊鹑A介紹,這一方法簡便快速,僅需抽取幾毫升血液即可完成檢測,并早于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數(shù)周乃至數(shù)月發(fā)現(xiàn)腫瘤的復發(fā)。

目前,肝癌ctDNA甲基化診斷試劑盒的研發(fā)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近期將首先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應用。該團隊還將繼續(xù)研究ctDNA甲基化標志物在其他實體腫瘤,如結直腸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當中的應用。(記者王瀟雨)

編輯:趙彥

關鍵詞:液體活檢 肝癌 早診敏感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