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規(guī)模首破萬億大關
新華社上海10月26日電(記者 楊溢仁)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提供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境外機構在境內的債券托管量達10610.53億元,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現(xiàn)階段境外機構大幅增持人民幣債券,與“債券通”的開啟密切相關。該項制度安排一方面提高了境外機構投資在岸人民幣債券的便利性,打通了購債的技術性障礙;另一方面也彰顯了我國積極推動“流入側”改革,開放債券市場的堅定決心。
“債券通”試運行以來,通過“北向通”(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間互聯(lián)互通的機制安排),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發(fā)行認購的境外資本顯著增多,拓寬了境內債券市場的投資群體,豐富了投資者結構,提高了境內市場的活躍度。
不少外資機構預測,中國國債將在未來36個月內被納入全球主要債券基準指數(shù),由此將激發(fā)2500-3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國債市。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亦認為,中國債市對外開放已步入“快車道”,一旦其被納入國際三大核心債券指數(shù),彼時追隨債券指數(shù)的基金配置需求將大量涌入。
展望后續(xù),在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過程中,伴隨國內債券市場制度安排和環(huán)境建設的進一步完善,更好的“硬件”和“軟件”將為國際資金的不斷涌入奠定基礎。
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將有助于推動我國債券市場的微觀建造。境外投資人對市場規(guī)則的解讀,對資產定價透明度的期望,對風險對沖工具的要求,對評級方法論的挑戰(zhàn),以及對公司法、破產法等法律的理解和訴求,都會通過和國內市場的溝通,推動我國債市微觀構造的改進。
國家開發(fā)銀行資金局副局長余汪順表示,債市開放有12個字,即“新開門、軟接軌、補短板、抓聯(lián)動”。把“門”打開看一看,充分尊重中國國內的市場情況和國際投資者的基本慣例與交易習慣,將國內債市建成一個有活力、有體系、有技術的市場指日可待。(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 破萬億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