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經亨頤篆刻風格析論:以書入印 款識獨步

2017年11月07日 16:03 | 作者:胡鎮(zhèn) | 來源:美術報
分享到: 

原標題:以書入印 款識獨步

在藝術風格上,經亨頤印章根植秦漢,以繆篆為宗,圓融而渾樸,純凈而含蓄,“結構謹嚴,別見妙造”,“中鋒直刀,不落平凡”。結體厚重樸茂,且方圓并用,豐富了筆勢,又吻合了印章構成的虛實之理,同時營造出濃重的古拙之意。古樸渾穆的氣息表現(xiàn)在刀鋒之下,別具一格。如白文印“亨頤之印”,橫勢中正反互變的刀法,破除了平行中的雷同和刻板;“寒之友”印則虛實相生,強化了刀法筆勢中的寫意味;“牛夢六十年”印在厚重凝練的刀法中尋求稚氣未盡的天真,又營造出簡約古樸的印風。

經亨頤 篆刻  釋文:山邊一樓(連款)

經亨頤的朱文印結構特點是勻稱和線條圓轉,筆劃飽滿,表現(xiàn)出方、平、均、疊、滿的視覺效果,且往往能使原本平淡無奇變得空靈生動,具有虛實相生的美感,增強了印式的寫意趣味。經亨頤十分強調結構神態(tài)的變化,如“松蟀樓”、“北海一廬”和“春霜草堂”等有效地借助積淤與殘損,強化金屬之質,蘊含樸茂含蓄之意。通過朱文印風對比,其晚年印風愈發(fā)渾厚質樸。

經亨頤 篆刻  釋文:常(連款)

對于經亨頤篆刻“以漢篆之筆參隸意為之”的創(chuàng)作趣向與藝術成就,當時的后輩印家、社友方介堪(1901—1987年)站在友情的立場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方介堪《頤淵印集》序言:

昔鄧頑伯以漢碑篆額入印,摹印之法為之一變,至趙撝叔而益以他篆刻之,逾見精妙,但筆氣殊無頑伯之健。此后能繼二子之學自創(chuàng)一格者未之見也。頤淵先生擅長斯道,嘗以漢篆之筆參隸意為之,結構謹嚴,別見妙造,古樸豪邁之處酷似《太室》、《開母》、《國山》諸刻石,意境之高,足以睥睨鄧、趙,邁絕時流。巖嘗謂作印不必盡摹秦漢,能有天趣、有法度,瑰奇雄偉流露于刻畫之間,則自有秦漢矩矱在也。若先生者,可謂深得此中三味。巖少讀先生印,以為頑伯之后未有如是之健,慕之久焉。

方巖(介堪)將經亨頤與鄧石如、趙之謙相提并論,且認為其能“睥睨鄧、趙,邁絕時流”,實際上是不可能獲得印學史公認的高評,后人不必太過認真計較,但方介堪對經亨頤“以漢篆之筆參隸意為之,結構謹嚴,別見妙造”的認識無疑是正確而不著虛辭的。后來,對經亨頤作品情有獨鐘的金石書畫家余任天(1908—1984年)在評價經亨頤朱文印“亨頤”和白文印“夏鑄”時,也稱:“經亨頤先生三十六七歲所刻印,即渾穆如此,無西泠纖巧、鄧吳姿媚、巴胡破碎習氣,允為印苑正宗,其陽識尤獨絕一時?!保ㄒ姡盒煸伷?、林乾良《龍淵印社》〈史料集〉)余任天的評價也有其獨到視角和合理之處。二人對頤淵治印的肯定,足見頤淵篆刻的獨特審美價值。

經亨頤 篆刻  釋文:云湄之?。ㄟB款)

經亨頤印章的邊款藝術,其中“陽識”(陽文邊款)多用篆書和爨體書法為之,形成了“書從印入,印從書出”的高度統(tǒng)一,嶄新的風格面貌在同時代的人中脫穎而出,令人贊嘆也在情理之中。具體而論,大致如下:

(一)篆書入印款。經亨頤的篆書作品少見,目前筆者所見只有1913年所書的“美意延年”四字橫幅,揭刊于當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校友會發(fā)行的《白陽》雜志創(chuàng)刊號。

經亨頤篆書用筆渾厚、飽滿,體現(xiàn)了較好的篆書造詣。經亨頤篆刻的邊款,有部分是用篆書入印的,盡管數(shù)量不多,但足以表現(xiàn)詔版、碑額之意,秦漢篆書矩矱、古樸豪邁意味躍然于石上,令人贊賞。邊款中斷續(xù)的筆畫和筆畫連接處的虛實變化,充分體現(xiàn)出頤淵對線質高度把握的能力,且布局取意高邁。

(二)爨體書法入印款。經亨頤篆刻中,更主流的是用其風格自具的爨體書法入邊款,整體古茂樸拙,參差相銜,一派天真之意流于石面,反映其樸實自然的印學品格,又帶有強烈的自家面貌。經亨頤以圓潤的刀法去表現(xiàn)厚重樸茂的書寫之趣,是一種典型的以刀代筆的做法,仿佛有一股濃郁的書卷氣蕩漾其中,溫和雅靜,又蘊含著濃厚的金石氣,使人聯(lián)想到清氣淡雅的人文精神,文人治印的高古之氣,所謂的文質彬彬,也多體現(xiàn)于此。經亨頤于印外求印以及詩情畫意般旨趣的介入,極大地豐富了其印式的人文化內涵,又足見其技藝的高超?!霸蕿橛≡氛凇?,毫不過獎。

(作者:胡鎮(zhèn)  供職于浙江圖書館)


編輯:楊嵐

關鍵詞:經亨頤篆刻風格析論 經亨頤篆刻風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