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矢志不渝“航天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一部為文明“加注”科技創(chuàng)新因子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題:矢志不渝“航天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一部為文明“加注”科技創(chuàng)新因子
新華社記者胡喆
作為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總體設計單位,我國航天事業(yè)的每一步前行都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一部推到了舞臺的中央;作為大國火箭的“鑄箭者”、航天強國的踐行者、百姓身邊的科普員,即將走過一甲子的一院一部近期成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他們矢志不渝“航天情”,以“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為己任,用航天人的行動不斷為文明“加注”著科技創(chuàng)新的因子。
載譽但不滿足:時刻爭做科技創(chuàng)新“排頭兵”
1958年4月2日,我國航天第一個總體設計部正式成立,代號一部。這里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fā)源地,也是我國航天事業(yè)和航天精神的發(fā)祥地之一。建部近60年來,一部肩負國家民族重托,精心鋪就國家戰(zhàn)略安全基石,獨立自主地走出了大國重器的系統(tǒng)工程研發(fā)之路。
在為國鑄箭的歷程中,一部榮獲省部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獎勵700余項,包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單位等。這里走出了13位兩院院士、58位型號總負責人和一大批航天領軍人才。
“加注”是火箭添加燃料的關鍵詞,也是發(fā)射準備階段的重要步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一部黨委書記王國輝表示,即使過去取得諸多成就,但一部人對創(chuàng)新的渴望從未停止,不斷“加注”,爭做科技創(chuàng)新“排頭兵”。
“創(chuàng)新既是我們的底氣,也是我們的本色?!蓖鯂x介紹,一部緊跟發(fā)展潮流、主動出擊,實現(xiàn)了以體系對抗、指揮通信、綜合保障為代表的領域拓展,實現(xiàn)了“從箭上走向地面,從系統(tǒng)走向體系,從地地走向天地”的跨越。
近年來,一部完成了以重型運載火箭為代表的多個新型運載器規(guī)劃論證和百余項總體關鍵技術突破,為我國今后的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建成了以“國防科技工業(yè)戰(zhàn)略火箭創(chuàng)新中心”為代表的國家級、省部級技術中心;取得授權專利成果772項,牽頭制定國際標準2項,為創(chuàng)新發(fā)展積蓄力量。
凸顯榜樣力量:院士專家始終奮戰(zhàn)在一線
一部被譽為航天領域的“黃埔軍校”和“總設計師的搖籃”,榜樣力量的傳承尤為重要。
在一部,從優(yōu)秀共產黨員到全國勞動模范,從博士生導師到中科院院士,無數(shù)航天科技工作者始終奮戰(zhàn)在一線。他們中,既有閃耀著無數(shù)光環(huán)的中科院院士余夢倫等,也有多年來甘愿扎根在一線的學術帶頭人、研究員、班組長。
今年已經年逾80歲的余夢倫院士,從一名“從來沒有見過火箭,甚至連火箭基本知識都知之甚少”的青蔥少年,成長為“我國彈道領域公認的開拓者”。
奮戰(zhàn)在科研技術第一線近60年,參加過無數(shù)次火箭飛行試驗與發(fā)射,余夢倫當過的最大的“官兒”就是工程組組長,能管八、九個人。對他來說,能當多大的領導不在乎,最在乎的就是他熱愛的彈道事業(yè)。
余夢倫坦言:“崗位平凡,但只要努力,就一樣能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比缃袼廊恍燎诟旁诤教煳滞辽?,并把追逐夢想的接力棒傳遞給了年輕人。以“余夢倫班組”為代表的無數(shù)航天青年,正在余夢倫等老一輩航天人的培養(yǎng)和感召下茁壯成長。
王國輝介紹,“余夢倫班組”是全國首個以院士命名的高科技創(chuàng)新型班組,形成了以余夢倫精神為支撐的班組文化,接待參觀或班組建設交流活動百余次,成為一部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一部千余名員工中涌現(xiàn)出20余位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隨處可見可敬、可學的模范形象,進一步凸顯了榜樣的力量。
領航航天科普:弘揚航天精神,老少齊上陣
在北京市十二中、中關村一小,在延慶永寧學校、懷柔試驗小學,在甘南藏族九甲小學、西昌彝族八一小學,都能見到一支航天科普隊的身影。他們就是來自航天科技一院一部的“領航航天科普志愿服務隊”。
把最熱最先進的航天知識分享給大眾、對青少年進行航天啟蒙教育……航天科普志愿者服務隊的老專家、領導干部、青年設計師進入各個中小學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而莊嚴神圣的航天精神宣講活動,旨在傳播航天精神,讓航天精神在孩子們的身上得到傳承。
志愿服務隊隊長、一部火箭設計師錢航介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航天科普志愿者服務隊逐漸形成了“以講促學”“以問促學”“以考促學”“學做合一”的授課模式,在充分調動課堂氛圍的同時讓孩子們學習到實實在在的航天知識。
“胖五誕生記”、“天宮”和“神舟”系列科普、“航天模型制作”系列課程、“閃光的航天精神”系列講座……一系列精心設計的講座、課程融入了航天人的真實事跡來詮釋和宣揚航天事業(yè),不僅科普了航天知識更傳承了航天精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就這樣不斷“接力”,繼續(xù)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注”著科技創(chuàng)新的因子和力量。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一部 航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