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兔兒爺 花燈 面塑 那些兒時著迷的玩意兒

2018年02月11日 14:52 | 作者:范思翔 |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那些兒時著迷的玩意兒

說起兔兒爺、花燈、面塑、鬃人、毛猴等這些民間玩具,有不少老北京人印象深刻。它們不僅是北京民間傳統(tǒng)的絕活兒,還可以給佳節(jié)增添喜慶。伴隨時代變遷,許多妙趣橫生的玩意兒成為珍貴的手工藝品進駐博物館藏。北京傳統(tǒng)手工藝術博物館就是這樣一座典藏傳承民間工藝的寶庫,鑒賞精致手工藏品,溫故舊日節(jié)日民俗。

擺脫節(jié)令束縛的風箏兔兒爺們

大紅燈籠、紅底金字的館名牌匾、鎏金銅釘?shù)闹炱岽箝T……古色古香的博物館仿佛讓人一下子穿越到了曾經(jīng)。北京傳統(tǒng)手工藝術博物館的藏品都是北京玩具協(xié)會提供的,以傳統(tǒng)民間玩具為主,涉及鬃人、面人、泥人、風箏、臉譜、內畫鼻煙壺、花燈、毛猴、剪紙、風車、堆繡、益智玩具等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品類,其中不乏“鬃人白”白大成、“面人郎”郎志麗、“風箏哈”哈亦琦、“臉譜楊”楊玉棟、“小燈張”張雙志、“京派內畫鼻煙壺國家級第四代傳人”謝珊珊等多位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大師的作品。

步入一號館工藝雕塑類作品展廳,泥塑、面塑、豆塑、陶塑、蛋雕等小玩意兒眾多。館長張彤說,除了北京以外,陜西鳳翔、河南??h也是著名的泥塑產(chǎn)地?,F(xiàn)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研究員、北京玩具協(xié)會常務理事王連海回憶:“以往過年時,北京廟會上很多品類的玩具實際來自近郊區(qū)縣及河北白溝鎮(zhèn),特別是泥玩具,我小時候就碰見過?!北热?,白溝鎮(zhèn)小謝村盛產(chǎn)的陶模子就曾風靡北京的各大廟會,轆轤把村則專出泥公雞,南劉莊和北劉莊的胡大學和張冬學擅長做泥人。

北京泥玩具名家眾多,韓增啟、韓寶才、雙起翔、林愛幸等都是泥人大家。其中,韓氏泥人的形式繼承了老北京泥人的傳統(tǒng),體現(xiàn)著爐火純青的北京民間泥人特色。韓增啟的《娶親圖》由近百個小泥人組成,包括車馬、執(zhí)事、花轎、送親隊伍等,寸余高的泥人著上顏色、附上道具,長長一溜兒尤為壯觀。泥娃娃還有吉祥喜慶的寓意,造型極多,吉慶有余、童男童女、福字娃娃、生肖娃娃等,春節(jié)期間尤為應景。

除了泥人,春節(jié)前夕白溝鎮(zhèn)大批量生產(chǎn)的老頭花、大風車等也都會運往北京的東岳廟、廠甸等地販賣?!八裕倚r候過年逛廠甸所看見的玩具大都來自白溝鎮(zhèn),當然那會兒我并不知道。”王連海回憶:“當年的大風車是用高粱桿兒做的,現(xiàn)插現(xiàn)賣,還比較粗糙,一毛錢一個風輪,你要幾個輪就給幾毛錢?!憋L車是廠甸廟會的標志性玩具。“北京的大風車帶小鼓,旋轉時還能發(fā)聲呢!”王連海比劃著說,風輪轉動時軸上的撥片撥動鼓槌擊鼓“嘭嘭嘭”作響,聲色俱佳。“買一個風車掛在屋檐下就可以聽它‘唱歌’,小孩子拿著它跑,聲音很清脆,大老遠你就知道在哪兒了?!?/p>

在清代,風箏已經(jīng)相當普及,放風箏也有“放晦氣”之俗。提起北京的風箏,就不能不說“風箏哈”,作為以家族姓氏譽名的北京風箏流派,自創(chuàng)建至今有160余年的歷史,其所制風箏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極高,對北京乃至全國風箏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連梅蘭芳先生當年都找哈家定制過風箏。走進大師作品館,一只巨大的風箏格外顯眼。“這就是哈氏風箏。”張彤介紹,哈氏風箏的最大特征便是體量大,創(chuàng)始人是哈國梁,其子哈長英繼承父業(yè)開創(chuàng)出“膀尖前翹、后心貼地”的新型結構,區(qū)別于普通風箏的膀尖后彎,后心突出。這使得風力增強時,哈氏風箏仍趨于穩(wěn)定,這種大膽設計成為哈氏風箏的突出特色。

泥人也好,風車、風箏也罷,這些農歷春節(jié)前后上市的玩意兒均屬傳統(tǒng)意義上節(jié)令玩具。王連海解釋,節(jié)令玩具起源于民俗,但它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民俗。“比如古代只有清明踏青時才會放風箏,后世逐漸演變,一年四季都可以放風箏,不受節(jié)令約束,還成為了一種全民娛樂活動”。民間玩具與民俗之間的聯(lián)系既廣泛又復雜,兩者不斷交融滲透。

隨著歷史的變遷,民間玩具的基本功能漸漸由人們的成長玩伴搖身變?yōu)閭鹘y(tǒng)工藝品,玩具價值讓位于藝術品價值。以兔兒爺為例,作為北京中秋節(jié)的標志,兔兒爺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間對月神的祭拜傳統(tǒng),是專供兒童祭月用的造像,供奉之后便成為兒童的玩具?!案裟甑耐脙籂敗详惾藘骸币残蜗蟮卣f明作為泥制品,兔兒爺難能保存到第二年,節(jié)令屬性明顯。而今,伴隨功能屬性轉變,工藝美術價值日漸凸顯——兔兒爺成為了北京特色旅游工藝品和收藏品,而且也早已不是中秋節(jié)特有的時令玩具。

玩具不只屬于孩子

提到玩具,不少人認為它只是兒童專屬品,其實不然。民間玩具益智、競技、娛樂等功能所帶給整個人生的教化和啟迪,是其他任何事物無法替代的。王連海介紹,按照實際功能,民間玩具可以劃分為節(jié)令玩具、觀賞玩具、音響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實用玩具等類型。

在大師作品館中,懸掛著的各色彩燈讓展廳頗具春節(jié)味道。作為春節(jié)期間,特別是元宵節(jié)最常見、最受歡迎的節(jié)令玩具,花燈常常用來裝點烘托節(jié)日氣氛。元宵的本意是“第一個夜晚”,實則為第一個月亮圓滿的夜晚,借此祝福全年。元宵節(jié)也叫燈節(jié),主要活動便是觀燈,源自漢朝祭祀“太一”的儀式,歷經(jīng)千年傳承,花燈種類不斷增加。

“北京地區(qū)流行一種吉利燈,這種燈因模仿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實而得名?!蓖踹B海介紹,20世紀初,北京裱糊匠黃毓璋發(fā)明了這種燈。只見紅色的“蒺藜”渾身20個三棱錐體,12個五角平面,宛如一個大刺球,一個個錐刺像燈體放射出的光芒?!耙驗椤疝肌c‘吉利’諧音,故名曰‘吉利燈’。這種燈在小時候算高級了,我們可都買不起,大多數(shù)人玩的是紙制的小紅燈。”其中,給王連海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脫胎小紅燈”,又稱“無骨小紅燈”——紙泡,通體紙制,沒有骨架。這是怎么做出來的呢?原來,這無骨燈需要預先做出一件模具,將木頭削成球形并切割成相互契合的5塊,便于拆卸;接著便在模具表面抹肥皂水糊紙,晾干后用細棉線沿球面纏繞成網(wǎng)并刷漆,以增加紙張的強度;待其晾干再將模具逐個抽出?!拔矣X得這做法太聰明了!”王連海對民間藝人不吝贊美之詞。

展館中的走馬燈可謂花燈中最有趣的品種。走馬燈歷史悠久,宋代《觀燈圖》中已見走馬燈,元代謝宗可有詠走馬燈詩,又稱“馬騎燈”。走馬燈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它的立柱。關鍵得讓它轉起來,訣竅是在立柱下面放一根鋼針或者大頭針。鋼針下面是玻璃,這樣可以減小它的摩擦力,受熱上升的空氣很容易就推動風輪旋轉,紙人、紙馬輪番出現(xiàn),別有一番趣味。

值得一提的是,民間玩具不少是北京特產(chǎn),全國獨有。在觀賞類玩具中,鬃人、毛猴等就是典型代表,它們表現(xiàn)形式精美細膩,表現(xiàn)主題豐富多元,數(shù)量大、分布廣?!扮I鏘鏘!”只見張彤手握一只木棍連續(xù)敲擊銅茶盤邊沿,身著紅黃兩色鮮艷戲服的鬃人立刻“活”了起來,在銅茶盤中央旋轉移動,身體搖擺竟開始了抖空竹表演。“鬃人的關鍵在于底部的那一圈豬鬃,豬鬃有彈性呀,所以銅盤震動后,豬鬃也帶著人轉動?!蓖踹B海一語道破鬃人的機關。作家冰心就曾在散文《我到了北京》中描述她初次見到鬃人的驚喜。

這些用泥、紙、秫秸稈、棉花等材料做成的戲裝小鬃人,高約10厘米,兩三個人物為一組放在銅盤上便可開始演戲。鬃人造像主要來自戲劇人物,諸如四大名著中的各色人物,當然也有一些民俗人物形象。使用昔日家家戶戶都有的銅茶盤來表演鬃人也是為了隨時可以動手娛樂,同時茶盤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敲擊的聲響也與京劇舞臺的鑼鼓聲相似,自然營造出熱鬧逼真的戲劇效果。

鬃人展柜上方有一位戴著眼鏡、正在表演京戲鬃人的老者照片,他便是鬃人大師白大成。自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鬃人逐漸消亡,市面上幾近絕跡。讓北京鬃人重新振興的人正是北京鬃人的第三代傳人白大成。除了早期設計的《西游記》《倉平關》,白大成接連又創(chuàng)作出《八大錘》《美猴王》《鐘馗嫁妹》《盜御馬》等作品,不僅在國內參展,更是應邀赴海外展覽。白氏鬃人的主要特點是在傳統(tǒng)鬃人基礎上強化了表現(xiàn)力,白大成加大了鬃人體量,完善了鬃人的道具制作,同時創(chuàng)造出了鬃人的“腿腳”,為各種人物設計了一個踢腿動作,更顯活靈活現(xiàn)。鬃人的發(fā)明,可謂極具想象力,它巧妙地利用豬鬃,讓震動時產(chǎn)生的有限能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并形成了趣味效果,還有一些大紅色舞獅造型的鬃獅在春節(jié)耍起來,頗有年味兒。

同是源于晚清的毛猴,則是以辛夷和蟬蛻這兩味中藥黏合成猴子形,模仿人的各種動作姿態(tài),佐以布景道具,構成種種北京民俗世象。毛猴最早在琉璃廠銷售,后來遍及廠甸和各大廟會,成為北京最具特色的民間玩具。步入二號館工藝雕塑、編織編結類作品展廳,只見展架上的一個個玻璃罩中,各種姿態(tài)的毛猴“忙”得不亦樂乎:除了涮羊肉、拉洋車、賣茶湯、剃頭挑子等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場景外,更有武松打虎、跳芭蕾的毛猴形象。這些展品邊還有兩大盒辛夷與蟬蛻原料,據(jù)介紹,館內會不定期邀請手工藝前輩們來為中小學生教學制作毛猴,讓民俗文化可見可感。

在旁邊的三號館工藝美術品類展廳里,同屬觀賞類玩具的絨鳥,讓人一下子便置身一片五彩斑斕鳥類世界。絨鳥是北京著名的民間玩具,用金屬絲密絞真絲呈絨毛狀,制成各種飛禽走獸和人物造型,色澤明麗,質感獨特。瞧,這淡黃色的真絲絨毛構成的一個個毛茸茸小球,便是假花叢中的小絨鳥,還有兩只未長成的小翅膀,極為生動。在絨鳥傳人李桂英的絨鳥作品《鳳穿牡丹》里,一只艷麗的鳳佇立于怒放的牡丹花叢中,格外喜慶,絨鳥這種民間玩具也漸成高檔的室內觀賞品。

春節(jié)期間,美食珍饈必不可少,面人正是由食品衍生出的觀賞類民間玩具,有些面人至今仍然保留原始作用——能吃。面人又叫“江米人”,是用染成各種顏色的江米面捏塑形象,唐代的花色糕點已具備面塑特征。面人分為“竹簽面人”和“匣裝面人”兩大類。竹簽面人即在竹簽上段裹上面,捏成面人,供兒童觀賞把玩;匣裝面人則把捏好的面人安置在托板上,可由多個形象組成,如戲劇場面、風俗場景等,上面再罩一個小玻璃匣子,故名。竹簽面人以單個人物和動物最常見,孫悟空是面人里最常見的題材,據(jù)說面人藝人中沒有不會做孫悟空的。隨著時代變化,“北京奧運福娃”、情人節(jié)玫瑰等也與時俱進地成為面人新題材。匣裝面人通常三五個人物一組,裝在玻璃匣里,以供觀賞。

只聽見對面展廳中傳出“呼呼呼”的聲響,張彤抖起了空竹。兼具音響玩具和健身玩具屬性的空竹也是一件頗受民眾喜愛的傳統(tǒng)玩具,因其多在春節(jié)期間上市,故又屬節(jié)令玩具。最早,北京的空竹在琉璃廠玩具貨攤和各大廟會上均有出售,后來琉璃廠演變?yōu)榇汗?jié)大型節(jié)令廟會——廠甸廟會,各種民間玩具均匯聚于此,一時間,空竹、風箏、花燈、風車等玩具共同成為北京春節(jié)的重要標志?!翱罩袷抢媳本┩婢?,明代永樂年間一個漆盒中間的圖案就是幾個小孩在抖空竹?!蓖踹B海回憶,當年空竹自春節(jié)上市起,一整個春天都能聽見抖空竹的聲音。但天一暖和就安靜了,因為黏合空竹的膠干裂了,當然現(xiàn)在都是化學黏合劑就沒事兒了。

除了空竹,在墻面的展示架上,華容道、九連環(huán)、魯班鎖、升官圖等益智類玩具讓人眼花繚亂。其中,七巧板想必不少人都不陌生。七巧板繼承了宋代燕幾圖與明代蝶幾圖的基本原理,用正方形或長方形薄板分截為7塊,可拼排出多種圖形。七巧板問世以來,不僅“世俗皆喜為之”,也傳入了宮廷。清代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就曾仿制七巧板,斫木片若干,排成“六合同春”四個大字,作為新年玩具。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仍藏有清代七巧板。

兔兒爺可以騎火箭

在這個民間玩具的大家庭中,參觀者不僅可以飽覽手工藝前輩們的藝術結晶,更可以親手制作體驗。張彤介紹,由北京玩具協(xié)會掛牌成立的北京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培訓基地正以館藏資源為依托,逐漸打造成為周邊中小學生的社會課堂。旨在向青少年普及最純正的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和中華文化。

說起這些民間工藝的傳承與未來,王連海認為,對民間玩具的最好保護方式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它們,單純地為了保護而保護肯定行不通。我們的社會和民俗都在變化,這些玩具肯定也得變?!耙郧暗娘L箏是紙糊的,現(xiàn)在是降落傘綢的;以前的風車玩兩天就扔了,現(xiàn)在的風車可以拆裝折疊……這些不可避免,也不應該回避。”

王連海以兔兒爺為例解釋道,我雖喜歡原汁原味的老兔兒爺,但現(xiàn)在的小孩兒不一定喜歡,呆頭呆腦的小眼睛怎么討人喜歡。你看胡鵬飛做的兔兒爺,眼睛水汪汪大得像卡通娃娃一樣,特漂亮,賣得也特別好!同樣,王連海也支持騎熊貓的新款兔兒爺?!安簧倮先烁艺f,怎么能讓兔兒爺騎熊貓,這不分明惡搞嗎?”他卻認為,國寶熊貓是中國的符號,極具時代特征,將這樣的兔兒爺作為紀念品賣給中外游客,他們可能會更喜歡。“其實最早兔兒爺下面是蓮花座,后來變成了騎老虎,因為老虎能夠庇佑小孩兒的健康,再后來還有騎鹿、騎白象、騎獅子等,越來越多。想當初,第一個讓兔兒爺騎老虎的人跟現(xiàn)在咱們讓兔兒爺騎熊貓是一個理兒,肯定也有人反對,怎么能讓兔子騎老虎呢?老虎不把兔子吃了?但現(xiàn)在看來這已經(jīng)成為人人都能接受的傳統(tǒng)?!蓖踹B海暢想道:“將來還得讓兔兒爺騎咱們發(fā)射的嫦娥系列火箭呢!”在保持基本元素基礎上的發(fā)展才能將藝術傳承并且保護下來,一成不變肯定不行。“只要不失去傳統(tǒng)的靈魂和元素,工藝品都應該革新和創(chuàng)新,我也鼓勵這樣的創(chuàng)新?!保〝z影 王國祺)


編輯:楊嵐

關鍵詞:玩具 北京 兔兒爺 民間 花燈 面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