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過臺灣》發(fā)掘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
以影像方式全景呈現(xiàn)的臺灣發(fā)展史
《過臺灣》發(fā)掘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
陳夢婕
2017年底,由福建省多家單位聯(lián)合攝制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過臺灣》播出,好評如潮。該片是大陸首部以影像方式全景呈現(xiàn)的臺灣發(fā)展史,從臺灣的遠古時期開篇,重點講述從明朝末期到1945年臺灣光復300多年間的臺灣史,展現(xiàn)大陸人民遷移到臺灣、開發(fā)臺灣、經(jīng)略臺灣、保衛(wèi)臺灣的滄桑歷程,追溯兩岸同文同種、血脈相連的淵源關系。
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這部片子使用了非常豐富的史實資料,包括我們長期做臺灣史實研究的人,看完片子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史實。這些史實其實是很難挖掘的?!睆B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鄧孔昭在看完《過臺灣》后大為感嘆。
“片子貫穿臺灣幾百年歷史,采用什么形式表現(xiàn)過去時態(tài)的東西這是難點?!薄哆^臺灣》總導演鄭宏志告訴記者,最終他們決定把歷史背景簡化,用最短文字交代背景,同時“撒網(wǎng)捕魚”,捕捉最鮮活的鏡頭和新聞素材,用講故事的方法敘述歷史。
在臺灣拍攝期間,鄭宏志把攝制人員分成幾個小組,深入臺灣鄉(xiāng)間,翻閱一部部族譜。在苗栗拍攝期間,攝制組偶然走進銅鑼鄉(xiāng)西湖村劉氏家族的祖厝,打開族譜,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臺灣知名翻譯家劉慕沙家族的開臺一世祖原來來自廣東。而在劉氏宗祠里,“祖德東傳”赫然在上,這樣的匾額在臺灣乃至福建廣東的許多家廟祠堂里多有所見,這是慎終追遠的體現(xiàn),臺灣的俗語叫“吃果子拜樹頭”。
“很多人以為清朝當時割讓臺灣給日本,并未做抵抗,但事實并非如此?!编嵑曛窘榻B,查閱歷史資料時他們找到了時任臺灣巡撫唐景崧發(fā)布的抗日招兵布告。據(jù)史料載,清朝官員俞明震在前線督軍,并向清兵將士泣淚疾呼:“今日之戰(zhàn)關乎全臺存亡?!眲⒂栏B暑I黑旗軍亦苦撐危局,堅持至最后時刻。
針對被歪曲了的臺灣歷史,影片也有針對性的澄清。第一集《島天蒼?!肪鸵栽鷮嵉氖妨虾蜌v史文物證明,史前時代,大陸東南沿海古人類進入臺灣,逐漸繁衍成為臺灣少數(shù)民族的祖先。
“在史料豐富的情況下,片中一個個生動的形象和故事觸動觀眾的心靈,看過的人禁不住會流淚。有些故事和內(nèi)容還會引起觀眾心靈強烈的震撼。”鄧孔昭說。
背后的故事
2009年4月,《過臺灣》在福州舉行開機儀式。8年時間里,攝制組跨越京、滬、蘇等九省,先后走訪了300多位海內(nèi)外專家學者、事件當事人及親屬后代,其中三分之二是臺灣人,拍攝素材數(shù)百小時。鄭宏志介紹說,攝制組不僅在兩岸的學術機構和鄉(xiāng)土民間發(fā)掘出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還從荷蘭、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博物館、圖書館搜尋到大量珍貴的圖文資料,從而使該片具備文獻價值。制作每一集片子,都需要對上百萬字史料進行閱讀、研究。
從首度赴臺的十人團隊到兩三人的小分隊,歷時8年,三入寶島……片子完成剪輯后,劇組多次聘請兩岸十幾位著名的文史專家,對其進行嚴格的“挑刺”,確保史實的陳述、史料的引用沒有“硬傷”?!哆^臺灣》總制片人肖鋒告訴記者,拍攝八年間,資金、人員嚴重吃緊,采訪遭遇阻礙,資料難以收集……攝制進度幾次停滯。
拍攝過程中經(jīng)常碰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況。鄭成功、施瑯、李旦……這些歷史人物,沒有照片,形象如何呈現(xiàn)?在廈門鄭成功紀念館查找資料時,墻上一幅巨幅油畫作品引起了劇組人員的注意,其神形兼?zhèn)涞漠嬶L太適合《過臺灣》的人物塑造了。于是,他們找到畫作作者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李曉偉教授,沒想到李曉偉很快就答應為《過臺灣》創(chuàng)作肖像速寫并擔任美術總監(jiān),更讓人感佩的是,300多幅畫作全部分文不取。
在拍攝臺灣光復后“臺灣光復致敬團”前往大陸祭謁中山陵、遙拜黃帝陵時,攝制組采訪了“致敬團”健在的最后一個老兵李憲,之后沒多久,李憲就與世長辭了。
“臺胞粉”效應
隨著《過臺灣》的熱播,臺灣的《聯(lián)合報》《中時電子報》、中天電視臺等均對此進行了報道。東森網(wǎng)絡平臺東森“新聞云”完整播出了《過臺灣》。設在紐約的中國留學生社團“白麓社”還專門邀請肖鋒和鄭宏志等人赴美交流。
《過臺灣》在臺胞中“吸粉”無數(shù)。日前,一場《過臺灣》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北大臺籍學生陳宥任表示,通過觀看《過臺灣》可以對中華文化是怎么進入臺灣這片土地的有一個完整了解。現(xiàn)在臺灣的年輕人很多不看過去也不看未來,《過臺灣》進入臺灣最重要就是要打破這個,打好“過去”這個基礎。
臺灣中國發(fā)展促進會成員李復圣說:“我一直在想,臺灣年輕人受了‘仇中’‘反中’的錯誤教育,到底怎么樣解這個結?今天看到《過臺灣》,我想這個結可以解了。《過臺灣》不談意識形態(tài),很客觀地把臺灣歷史從源頭娓娓道來,如果讓現(xiàn)在臺灣40歲以下的都看過《過臺灣》,大部分‘臺獨’自然就消失了?!?/p>
2017年12月8日,廈門海峽兩岸社區(qū)營造工作坊的臺胞邀請《過臺灣》劇組座談。據(jù)了解,臺南市文化協(xié)會組織在廈門的臺灣中青年每天早上看一小時《過臺灣》,然后再上班,他們稱之為“惡補臺灣史”。臺胞仲緯恩說:“看了第一集之后才知道,南島語系是從大陸的福建等地來的。以前不是說是菲律賓人嗎?現(xiàn)在恍然大悟,才知道原來是錯的,感覺我60年都白活了。”來自臺南的小學老師林倩如如今被聘為海滄區(qū)社區(qū)助理。她告訴記者,現(xiàn)在很多臺灣青年都被“臺獨”洗腦,而《過臺灣》追溯了整個歷史脈絡,應該趕快在臺灣播放,“解救一下臺灣小朋友”。她表示,該片應該普及到臺灣中小學去,讓臺灣的學生明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臺灣 兩岸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