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孫熙國: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五大任務

2018年04月23日 15:04 | 作者:孫熙國 |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作者: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 孫熙國

自1938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正式提出以來,至今已有80年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是什么?我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任務,就是應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解決中國基本問題,在這過程當中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第一個任務就是回答解決當代中國的問題,形成當代中國問題的科學理論。理論之所以被稱為理論,就是因為它回答了時代的問題,完成了時代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當代中國實際、時代特點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當代中國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問題怎么解決?這是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和關鍵。

中國實際包括歷史的實際和現(xiàn)實的實際。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關鍵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們的歷史實際與現(xiàn)實實際相結合,在結合當中形成對中國問題的形而上的解答,而且這個解答必須是馬克思主義的解答。馬克思主義的解答本質(zhì)含義就是站在人民立場上,實現(xiàn)人民的利益,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把人民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工作的標準,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我們生活和實踐,在實踐當中提升馬克思主義。

第二個任務是形成反映事物根本的徹底理論,解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問題。我們知道,一個時代有各種各樣的理論,可以說,只要是這個時代的人,思考這個時代,對這個時代就有自己的想法,同一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闡釋、不同的回答。并不是你回答了,你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種回答,必須是馬克思主義的回答,必須是正確的回答。

馬克思說,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馬克思主義就是抓住了世界的根本、揭示了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人類指明了方向的一門學科。所以,當代共產(chǎn)黨人、中國人民,如果抓住了事物的根本,面臨的各種問題和規(guī)律就會形成我們這個時代的真理和科學。這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第三個任務是強調(diào)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性。價值性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要占領人類道義的制高點,形成占領道義制高點的理論,真正解決挨罵的問題,解決掌握群眾的問題。西方學者和政要把他們的理論放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他們認為凡是中國做對的事情都是照著他們做的,凡是中國沒有做好的事都是背離了他們的理論。事實并非如此。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7年來,領導中國人民干了三件大事,就是解決挨餓、挨打、挨罵的問題,前兩個已經(jīng)基本解決,現(xiàn)在正在解決第三個問題。馬克思主義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的理論,如果誰對馬克思主義有看法、有意見,就是反對讓老百姓過好日子。反對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的人還是好人嗎?道義制高點誰占領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道義制高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但挨罵問題的解決,一定是以挨打和挨餓問題的解決為前提的。

第四個任務是形成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和思想基礎,解決人心不齊的問題,也就是共同的理想信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diào)理想信念,他認為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是從理想信念衰落開始的,一個民族、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沒有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礎,就很難把事情做好。

第五個任務是為人類進步和發(fā)展做出貢獻。馬克思主義是實現(xiàn)勞動階級解放的理論。勞動階級的解放,不只是一個民族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的問題。無產(chǎn)階級是勞動階級發(fā)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在奴隸社會表現(xiàn)為奴隸,在封建社會表現(xiàn)為農(nóng)民)。所以要實現(xiàn)工人階級的解放,是全人類的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道路、為世界上想發(fā)展而且想保持獨立性的國家提供了全新的選擇。這是為世界人民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就是在為人類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當中應該注意四點。第一,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來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離開了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化就是無源之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在解決中國問題過程中形成中國理論、中國方案。第二,不能離開中國實際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問題是不言而喻的。離開中國實際,把馬克思主義直接照搬過來是不行的。第三,不能離開世界發(fā)展來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的發(fā)展,世界的發(fā)展也需要中國。第四,不能離開時代的變化和時間的發(fā)展來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間變化了,理論當然變化,也必須要跟著變化。

背景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首次提出

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首次提出問題,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以許興全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與新文化運動》、羅敏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38命題還是36命題》、王誠宏《也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第一次提出》、張琳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及其演變》等為代表。

另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毛澤東、張聞天等總結黨反傾向斗爭的歷史經(jīng)驗的產(chǎn)物。

目前,學術界認可度高的當屬第一種觀點,雖然之前張聞天、李大釗等人也談論過類似的觀點,但那畢竟屬于一個醞釀階段。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明確提出并且詳細分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和概念。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中國 中國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