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美國中期選舉的“十月悲哀”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7日電(國際觀察)美國中期選舉的“十月悲哀”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孫丁 劉陽
就在前幾天的炸彈包裹事件驚魂甫定之際,奪命的槍聲又在美國接踵響起。27日,美國匹茲堡一座猶太教堂發(fā)生槍擊事件,造成11人死亡,6人受傷。
選舉前的10月往往會有突發(fā)事件影響選舉結果,這已成為美國選舉的一個特色,被稱為“十月驚奇”。但這次,已不再是“十月驚奇”,而是“十月悲哀”。
仇恨生暴力
據美國媒體報道,27日槍擊事件的嫌疑人羅伯特·鮑爾斯是新納粹分子,曾在社交網絡上多次發(fā)表反猶仇恨言論,開槍時高喊“所有猶太人必須死”。
此前一天,在佛羅里達州,向十余名民主黨政要和自由派人士郵寄含有爆炸裝置包裹的嫌疑人西澤·薩約克落入法網。他駕駛的車輛貼滿充斥黨派敵意的貼紙,包括把前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等人的圖片圈上紅色槍靶標記的海報。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說,經鑒定這些包裹都不是假炸彈。
兩名嫌疑人都堅決反移民,但政治立場不盡相同。鮑爾斯狂熱反猶,他既反對民主黨,也反對親以色列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薩約克則是特朗普的狂熱支持者,仇視民主黨以及批評特朗普的人士。
兩起案件定性也有不同。美國司法部把匹茲堡猶太教堂槍擊案列為針對特定種族或宗教人群的“仇恨犯罪”,而把炸彈包裹案定性為“本土恐怖主義”。
盡管如此,兩案的共性一目了然:驅動作案者的,是令他們內心世界“黑化”的憤怒、仇恨、極端思想以及暴力傾向。
分裂具毒性
從目前調查看,兩案都是“獨狼”作案,沒有直接關聯(lián),但類似案件卻并不鮮見。2016年總統(tǒng)選舉以來,美國仇恨犯罪和政治暴力事件都有增加趨勢。
去年6月,持激進左翼立場的詹姆斯·霍奇金森在弗吉尼亞州一處美國國會棒球訓練場槍擊正在打球的共和黨國會議員,造成共和黨黨鞭史蒂夫·斯卡利斯等至少5人受傷。
去年8月,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出現(xiàn)幾十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白人至上”極右集會并引發(fā)騷亂。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駕車沖撞反對他們的抗議人群,造成一死多傷。
民權組織全美有色人種協(xié)進會今年6月發(fā)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2017年仇恨犯罪率上升,10座最大城市的仇恨犯罪數量連續(xù)4年增加,達10年來最高水平,“反黑人,反猶太人,反同性戀和反拉丁裔是最常見的仇恨犯罪類型”。
美國媒體近日在分析美國政治生態(tài)時,常不約而同地使用“有毒”一詞。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日趨極化的兩黨政治使美國政治土壤感染了“分裂和仇恨”的毒性,刺激了極端暴力事件的接連發(fā)生。
選舉蒙陰影
炸彈包裹和反猶槍聲,顯然影響了即將到來的美國中期選舉的氛圍,也沖擊了兩黨選戰(zhàn)最后階段的議題設置。共和黨精心營銷的大法官任命、非法移民壓境、對中產階層再減稅、降低藥價等一系列吸票話題被大大沖淡,控槍問題則有所升溫。新的爭論焦點是,誰該為政治暴力和仇恨犯罪背后的土壤負責。
顯然,美國兩黨政治的極化、民粹主義思潮的泛濫、文化沖突和種族矛盾、社交網絡假新聞和陰謀論等等都是重要因素,而白熱化的選戰(zhàn)則使得分裂與對抗不斷發(fā)酵。
在這一問題上,美國主流媒體與特朗普相互指責。美國主流媒體稱特朗普的選舉策略是煽動憤怒和恐懼,而特朗普則稱憤怒主要是主流媒體的“假新聞”所引起的。
27日猶太教堂槍擊案發(fā)生后,特朗普繼續(xù)按原定日程參加了伊利諾伊州的一個競選集會。他呼吁美國民眾共同努力打擊仇恨犯罪,接著便把話題轉向了選舉和抨擊民主黨。
分析人士指出,仇恨和暴力已令美國中期選舉蒙上陰影,并且中期選舉之后,這種陰影恐怕也不會輕易消散。(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美國 選舉 中期 仇恨 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