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知艾防艾,別放大對艾滋病的恐懼

2018年12月03日 10:01 | 作者:梁建強 | 來源:新華網(wǎng)
分享到: 

12月1日是第31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主動檢測,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知曉,是有效預防或治療艾滋病的第一步,也是尤為關鍵的一步。

事實上,當前仍有許多感染者并不知曉自己的艾滋病毒感染狀況。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有3/4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知曉自己的艾滋病毒感染狀況。這意味著,仍有1/4的感染者對感染情況可能并不知曉。

及時知曉自己的艾滋病毒感染狀態(tài),并及時接受相關的干預和治療服務,才能更為有效地保護自己和親人等。然而,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歧視和污名化等問題仍然存在,加之對隱私能否得到有效保護的擔憂,讓不少人對接受艾滋病毒檢測顧慮重重,只有在生病或出現(xiàn)癥狀后才去接受艾滋病毒檢測。這些都在客觀上增加了艾滋病毒傳播的風險。

提高艾滋病毒感染狀況知曉率,重點在于擴大艾滋病毒檢測服務的可及性。這需要充分利用并拓展創(chuàng)新的艾滋病毒檢測方法,并不斷擴大艾滋病毒檢測服務覆蓋范圍。目前,一些新方法的應用,為提升檢測的可及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比如,艾滋病毒自我檢測、基于健康機構和社區(qū)的檢測服務等,都有助于人們更為及時地知曉自己的感染狀況。

艾滋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我們需要對艾滋病的傳播保持警惕,但絕不應該放大對艾滋病的恐懼。一個或許需要重申的常識是:艾滋病在本質上也是各類疾病的一種,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其傳播途徑已然明晰,預防與治療已經(jīng)有了較為成熟的方案,可防可控。太多的“談艾色變”,根源在于對艾滋病的了解不夠準確、認知存在偏差。

比艾滋病本身更可怕的,是對艾滋病的無知和偏見,以及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自1985年我國發(fā)現(xiàn)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來,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在我國已歷時多年,并取得顯著成效。消除偏見、及時知曉,才能進一步提升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

編輯:趙彥

關鍵詞:艾滋病 恐懼 世界艾滋病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