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少吃甜食還會得糖尿病嗎?聽聽專家怎么說
編者按: “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應酬,卻忽略了身體健康這塊風水寶地。其實,平時稍加注意,提早預防,健康就在我們身邊。人民健康網(wǎng)推出《“健”識早知道》專欄,專為你收集整理平時忽略的健康知識,做您的健康智庫,同您一起將健康進行到底!
少吃甜食還會得糖尿病嗎?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康志強:糖尿病的“糖”是指能在人體內轉化為葡萄糖的食物,涉及到的種類非常廣泛,包括淀粉、多糖、單糖等,例如米飯、面食、地瓜等淀粉類食物是最常見的“糖”類食物。而平時生活中,甜食里的“糖”更多是指蔗糖、蜂蜜或者甜味劑。
即使平時少吃甜食或者不吃甜食,但長期進食一些主食,如米飯、面條、饅頭等淀粉類食物,甚至吃多了含糖分高的水果,都有可能發(fā)生血糖異常升高,甚至誘發(fā)糖尿病。
可見,并不是只有吃糖、吃甜點才會導致糖尿病,即使少吃或不吃甜食,也未必能完全避免糖尿病的發(fā)生。
而且,糖尿病病因眾多且復雜,血糖不僅會受到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平時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情緒波動及其他疾病干擾。
六類人易患糖尿病
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空軍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王愛萍:空腹血糖長期在5.6mmol/L以上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為3.89~6.1mmol/L;如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其實,血糖長期處在5.6mmol/L以上會損害人體微血管。隨著年齡的增加,這類人對血糖控制能力勢必減弱,若不加以控制,大部分人若干年后血糖回達到糖尿病標準。
空腹血糖值正常,餐后血糖值異常。正常情況下,餐后1小時的血糖為6.7~9.4mmol/L,最多也不超過11.1mmol/L,隨著時間的推移依次遞減,餐后3小時恢復正常,但若餐后血糖異常,甚至3小時后依然維持原樣或降低過慢,意味著一天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會加重心、腎負擔。
是否有大肚子。相比于全身肥胖,內臟性肥胖的患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更高,何謂內臟性肥胖,最常見的就是“啤酒肚”、“游泳圈”的人。因此,對于減肥的人來說,減小腰圍尤為關鍵。
餐后想睡覺。國外有研究顯示,餐后容易犯困的人,意味著血糖控制能力較弱,將來發(fā)生糖尿病的危險也會增加。
睡眠質量不佳。不少研究證實,睡眠時間過短或晝夜節(jié)奏紊亂的人,易出現(xiàn)血糖控制障礙的情況。長期睡眠不足可導致交感神經(jīng)興奮、應激系統(tǒng)啟動,體內皮質醇、腎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還會引起胰島素抵抗,使血糖升高。
飲食方式“兩高一低”?!皟筛咭坏汀笔侵父咧⒏邿崃?、低纖維,經(jīng)常吃大魚大肉、煎炸食品及漢堡等高飽和脂肪或高反式脂肪酸食物的人,熱量容易超標,更易得糖尿病;生活中常吃谷物纖維含量低的米飯、饅頭、面條、面包等精制主食,易得糖尿病。
飲食降糖有五大誤區(q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郭輝:第一,不吃主食。主食是人體能量來源的必須物質,主食吃太少容易發(fā)生低血糖。長期不吃主食更是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饑餓性酮癥。建議糖友們每日都要進食一定量的主食,一般身材中等的成年人,每日可吃5兩(生重)左右的主食,具體值應根據(jù)身高、體重、活動量等進行計算。
第二,不吃細糧。細糧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少吃,粗細搭配的來吃。長期大量吃粗糧也會造成弊端,比如引起脂質、礦物質的代謝紊亂。
第三,不吃早餐或不吃晚餐。事實上,這樣進餐不規(guī)律反而會加重血糖波動,對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傷。
第四,不甜就多吃。沒有甜味不代表含糖量低,很多主食吃起來平淡,但卻富含淀粉,進食后經(jīng)過消化吸收其實就是糖。所以糖友們不可單憑甜味來判斷含糖量,也不要盲目相信無糖食品,但可以通過血糖監(jiān)測來評估。
第五,主食吃多了,加藥來彌補。藥物控制血糖是建立在合理營養(yǎng)飲食基礎上的,如果因為沒控制飲食而擅自加減藥量,這個度比較難把控,也容易使藥物治療失去療效。糖尿病患者應合理安排每餐的主食量。
另外,飯不要煮得太軟爛,越是軟爛的飯越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血糖。還有,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咽,吃得越慢升糖越慢。
兩招預防糖尿病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康志強:飲食控制。飲食控制不僅僅是控制主食的多少,關鍵要限制每天進食的總熱量。白糖、冰糖、紅糖、蜂蜜、果醬、各種甜點、巧克力、冰淇淋、含糖飲料的攝入,所含熱量較高,吸收后會明顯升高血糖。水果中所含糖分大都為果糖,比蔗糖甜度高,但吸收不如葡萄糖快,升高血糖作用相對較緩慢。
合理規(guī)律運動。運動對防治糖尿病效果顯著,尤其是能大量消耗肌糖原的運動方式,不過,有嚴重并發(fā)癥患者就不建議運動了。血糖相對穩(wěn)定的糖尿病患者,建議進行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糖尿病遺傳嗎?
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空軍醫(yī)院內分泌科王偉:糖尿病有時會出現(xiàn)家庭式爆發(fā),是由于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比如高油高糖高鹽高脂肪飲食、多吃少動等。
有人認為“糖尿病會遺傳”,這樣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糖尿病有遺傳的可能性”,并不是每一個父母長輩有糖尿病的人都會得糖尿病。
雖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比沒有家族史的人群發(fā)病率要高很多,但到底會不會得病最終還是要取決于飲食、環(huán)境、生活習慣等因素。
五個辦法監(jiān)測血糖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蘇本利:全面的血糖監(jiān)測應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動態(tài)血糖,不同的監(jiān)測方式可相互配合使用。
指尖血糖測定。這是最常用的一種簡便而快速的血糖監(jiān)測方法,但不用于診斷。它能反映實時血糖水平,便于糖友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血糖過高、過低等問題。建議非胰島素治療的糖友每天至少測一次空腹血糖;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友要測空腹血糖和睡前血糖;血糖波動較大者,一天要進行4~7次血糖的測定,即三餐前后(不嚴重者可免去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的測定。
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這是反映血糖波動和整體水平的測定方式,也是1型糖尿病、胰島素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以及血糖波動大的患者進行血糖監(jiān)測的首選。具體做法是在皮下植入葡萄糖感應器,以提供連續(xù)、動態(tài)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在3或14天(不同系統(tǒng)監(jiān)測時長不同)內的波動趨勢。它能發(fā)現(xiàn)不易被傳統(tǒng)監(jiān)測方法探測到的隱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間無癥狀性低血糖、黃昏現(xiàn)象、黎明現(xiàn)象等。
糖化血紅蛋白測定。該測定在臨床上已作為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就可顯著降低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風險。它與血糖濃度成正比,能反映患者既往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測定時患者不用空腹,也沒有采血、進餐時間的限制,不易受短期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變化的影響。但結果存在“延遲效應”,不能精確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風險,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動的特征。根據(jù)《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建議,在治療之初糖友至少每3個月檢測一次,一旦穩(wěn)定達到治療目標可每半年檢測一次。
糖化血清蛋白測定。糖化血清蛋白常作為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近期血糖監(jiān)控指標。它能反映既往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其值易受血液中蛋白濃度、膽紅素、乳糜和低分子物質等的影響,且監(jiān)測時間較短,不是普及的監(jiān)測方法。但對于孕期糖友而言,為了及時診治和管理血糖,測定的頻度和密度較高,可采用此方式進行短期內血糖波動的監(jiān)測。
尿糖測定。這種方式雖簡便易行,但準確度欠佳,很多地區(qū)已不常使用。正常人的尿糖結果為陰性,一般只有當血糖超過10毫摩爾/升時,才會出現(xiàn)尿糖,所以尿糖僅在控制高血糖時有一定幫助。此外,有些患者腎糖閾值發(fā)生改變,如腎功能不全、妊娠、尿路感染以及服用維生素C、水楊酸鹽等藥物的患者,使用尿糖測定都易發(fā)生誤判。另外隨著降糖新藥鈉-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逐漸普及,患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尿糖持續(xù)陽性,因此不能以尿糖作為監(jiān)測指標。(人民健康網(wǎng)綜合自健康時報、生命時報、西安晚報)
編輯:劉暢
關鍵詞:血糖 糖尿病 監(jiān)測 主食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