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走出舒適區(qū) 看國際文壇的“前浪”們?nèi)绾瓮黄?/span>

2020年09月09日 10:59 | 來源:文匯報
分享到: 

點擊進入下一頁

◆伊恩·麥克尤恩的作品近年來飽受影視界的青睞,《贖罪》《在切瑟爾海灘上》等多部作品先后走上銀幕。圖為《贖罪》劇照

陳熙涵

熟悉的題材,慣用的套路,輕車熟路的遣詞造句……一些有一定功底的作家愛在自己的 “舒適區(qū)”寫作。但在這世界的不同角落,我們也總能發(fā)現(xiàn)有一些已在金字塔尖的作家,時刻警惕著陷入自我重復的泥潭,敢于丟棄爛熟的套路,不沉迷于寫作技巧之中,不斷尋求著文學的可能性與活力。他們中的一些人年紀雖已老邁,但筆端現(xiàn)出的朝氣卻還年輕,劇烈的反差成就了一幅幅動人的圖景。

最近的圖書市場上,有幾位蜚聲國際文壇的作家都有譯介的新書與我們見面。這些拿獎拿到手軟的“前浪”們,顯然并不滿足于已取得的成就、拿過的獎項以及黃金般的寫作履歷。對他們來說,在 “舒適區(qū)”里寫作可能會讓她們感到不安,年齡從來不是停止思想與創(chuàng)造的理由:從82歲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長篇新作《證言》的中文版,到伊恩·麥克尤恩以70多歲的年紀,寫出一部以“人工智能”為議題的小說;再到去年去世的當代極富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在90歲高齡時寫出的回望一生詩歌閱讀之旅的非虛構(gòu)遺作。這些已進入經(jīng)典之列的寫作者們,沒有失去對社會的敏感,對時代的感知,有的用文學預(yù)言世界的巨變,有的在從未涉足的領(lǐng)域里寫出新意,他們屢屢往寫作的極限處尋求突破,書寫著文字的無上榮光。

伊恩·麥克尤恩

最優(yōu)秀的科幻小說不是寫未來而是寫當下

“你永遠無法估計伊恩的下一部作品會寫什么”,一位文學評論家這樣形容這位當今英國文壇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從1975年發(fā)表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最初的愛,最后的儀式》并迅速引起轟動以來,麥克尤恩寫小說的輝煌大半生,已來到了古稀之年。然而,不斷尋求突破“舒適區(qū)”的寫作,卻絲毫沒停歇的跡象。

新小說《我這樣的機器》是他對時代熱點的回應(yīng)。在書中,麥克尤恩對人工智能、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科技等議題進行了 “伊恩式”的展現(xiàn)。他設(shè)想了一個平行宇宙里上世紀80年代的倫敦,科技水準要遠高于現(xiàn)在,幾乎所有電子設(shè)備都具有智慧。男主人公查理是個資深宅男,他愛上聰明又神秘的女鄰居米蘭達。查理很有錢,買下一臺最先進的仿生機器人——亞當。在米蘭達的協(xié)助下,他們一起設(shè)計了亞當?shù)膫€性。然而,正是這個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的決定,成了后續(xù)一系列故事的伏筆。這個近乎完美的機器人漂亮、堅強、機靈,很快三個人的關(guān)系發(fā)展成了一場三角戀,他們必須得一起面對深刻復雜的道德難題……

閑暇時,麥克尤恩自嘲他的機器人愛上女朋友的“三角戀”故事,肯定不新鮮,甚至可以說已經(jīng)被寫濫了。但他進一步解釋,自己想通過小說探討的是機器人是否會有自我意識、人工智能究竟需不需要有道德感。隨著人工智能技術(shù)對日常生活的滲透,這些當下人們經(jīng)常討論的話題,在現(xiàn)實中已成了迫切需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這些問題跟倫理、科技密切相關(guān),對小說家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八晕疫@本小說,與其說是寫未來,不如說寫的就是現(xiàn)在。我認為最優(yōu)秀的科幻小說,寫的就是當下”,麥克尤恩這樣認為。到底這次他能不能在并不熟悉的題材領(lǐng)域完成一次全新的突破呢?無論答案如何,以一位網(wǎng)友的話來說: “70歲還能走出‘舒適區(qū)’進行創(chuàng)作,已然是勇氣可嘉。”

一些讀者在看完《我這樣的機器》之后感慨:這么些年來,伊恩·麥克尤恩給讀者的標配一直是:腦洞大開的情節(jié),搭配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在偶發(fā)多變的事件里探討道德與人性,用虛構(gòu)的故事直指現(xiàn)實世界的復雜人心。但犀利、富有洞見、主題的深刻性等等則又不斷刷新著我們對麥克尤恩的固有認知。

他的小說永遠站在倫理道德的懸崖邊。比如,這個新作拋給讀者的根本思考:是什么讓我們成為人類?是外在行為還是內(nèi)心生活?機器能明白人心嗎?這個大膽而又刺激不斷的故事提醒著人們,我們有能力創(chuàng)造出自己都無法控制的東西。

麥克尤恩的作品近年來飽受影視改編的青睞,《贖罪》《在切瑟爾海灘上》等多部作品先后走上銀幕,并取得了成功。包括《我這樣的機器》在內(nèi),麥克尤恩目前已著有15部長篇、三部短篇小說集和幾個劇本。好玩的是,他常會為準備一部小說而進行長時間持續(xù)不斷的研究工作,有不少課題都被他做成了科研成果?!段疫@樣的機器》所進行的全新嘗試,說明了麥克尤恩仍處于創(chuàng)作能力的高峰。這不僅體現(xiàn)在寫作中,更體現(xiàn)在他的目光所及之處。早在年輕的愛爾蘭小說家薩莉·魯尼的《普通人》火爆歐洲之前,麥克尤恩就率先表達過對這位女作家的欣賞。他說:“我完全陷進了這個故事之中”,在他家客廳的書架上還存有艾米麗·圣約翰·曼德爾裝幀精美的科幻小說 《第十一站》。從這些都可以看出,隨著年歲的增長,伊恩·麥克尤恩并沒走向狹隘或是固步自封。

不僅如此,伊恩·麥克尤恩在發(fā)表《我這樣的機器》之后不久,又寫了一部新小說《蟑螂》。在這部“卡夫卡式”的作品中,主人公在早上醒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一只巨型蟑螂,并一躍成為英國首相。這一次,麥克尤恩又將視角對準了英國脫歐這個話題,將他對英國現(xiàn)狀的擔憂寫進了作品之中。新書的突然發(fā)布,又一次讓新老讀者們頗感意外,在麥克尤恩看來,英國現(xiàn)階段正面臨著許多問題。充滿問題的時候,對小說家而言,往往意味著巨大的機會。面對當下困境,寫作是作家唯一能采取的方法,而好奇心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他看來,好奇心讓他的腦子、他的心靈時刻保持年輕。如果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心其實就是靈魂的一種死亡。他說:“對一個70多歲的寫作者來說,我需要時刻面對這樣的危險。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有一天,我對世界的好奇心減退,就是我應(yīng)該退休的時候了。”

村上春樹

最新短篇小說集甫一出版,就被日媒寄以救市厚望

常年 “陪跑”諾獎的 “勞模選手”村上春樹也是個不愿留在 “舒適區(qū)”中的作家。據(jù)《日本經(jīng)濟新聞》報道,村上春樹剛剛于7月中旬完成并出版了他的最新短篇小說集《第一人稱單數(shù)》。該書是村上春樹繼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之后時隔六年,也是繼小說《刺殺騎士團長》之后時隔三年問世的新作,由八部短篇小說構(gòu)成。

有日媒分析稱,在疫情導致的圖書出版市場萎縮之際,村上春樹的新書有望成為救市的暢銷書。7月18日,位于東京都千代田區(qū)的三省堂書店神保町總店用《第一人稱單數(shù)》單行本搭起了一座巨大的書塔,并將開門時間提前到早晨7點,以便讓讀者早點買到這本書。而《第一人稱單數(shù)》也真的實現(xiàn)了“救市”的預(yù)測,上市半個月就已售出了25萬冊。

“前浪”們的突破并不是今年的偶發(fā)事件。放眼國際文壇,會發(fā)現(xiàn)有一個現(xiàn)象特別值得我們關(guān)注,即好些具有國際聲望的作家,在其老年時期的持續(xù)寫作能力往往讓本土作家們望塵莫及。作家王安憶就曾多次提及已故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這方面給人留下的難以磨滅的印象。70多歲的菲利普·羅斯在參加完索爾·貝婁的葬禮之后,感到死之將至,命運的不可逆,反而以比從前更高漲的熱情和毅力投入到繼續(xù)不斷的寫作中去,直到《復仇者》成為他人生的最后一部作品。

而在今年夏天的上海書展上與讀者見面的 “翁貝托·埃科作品系列”的作者翁貝托·???,則是又一位在不斷求變求新中寫作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系列包括了《布拉格公墓》和最富盛名的《玫瑰的名字》等九部作品。其中,《布拉格公墓》是???010年面世的作品,當時作家已78歲高齡。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下半葉的歐洲,主人公西莫尼尼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忘了自己是誰,失憶的恐慌與不安讓他決定仿效弗洛伊德,對自己進行精神治療。他通過寫日記的方式,逐步從記憶的迷霧中尋回孤獨的童年時期,被生活抽打的青年時期,以及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一個背信棄義、隨意出賣朋友、沒有任何道德底線的人……但正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居然成為19世紀后半葉整個歐洲政治和歷史發(fā)展的導向。熟悉翁貝托·??频淖x者都知道,他的每一本小說都充滿了歷史、哲學、符號學和知識分子式的思想游戲。有趣的是,其小說晦澀難懂的風格反而讓他擁有世界各地的大批擁躉。據(jù)說,《布拉格公墓》當年在意大利出版不到一個月便狂銷45萬冊,并售出40余國的版權(quán),全球銷量超過200萬冊,真是一個讓人驚嘆的奇跡。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性別,只是眾多偏見中的一個

去年,當代英語小說界最高獎項布克獎史無前例地開出了個“雙黃蛋”,其中之一頒給了英國小說家伯納德·埃瓦里斯托的《女孩,女人及其他》。這是自1969年布克獎?wù)Q生以來第一次頒給一位黑人女作家,但評論界卻認為,這次破例讓“黑人女作家首次獲布克獎”的歷史性時刻被浪費了!因為人們的關(guān)注點并不在這首位黑人女性布克獎得主埃瓦里斯托身上。

與埃瓦里斯托一起獲獎的這個女人太過閃耀奪目。她不是別人,正是“加拿大文學女王”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和她的新作《證言》。要知道,這樣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發(fā)生。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fā)給愛麗絲·門羅時,也遇到過同樣的情況。這位被稱為 “當代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之王,也沒能逃過阿特伍德的“女王”光環(huán)。評論界甚囂塵上,認為門羅的短篇小說在其豐富性和影響力上,根本無法贏過阿特伍德。好多人在為阿特伍德喊冤的同時,也進行著自我安慰,“歐!這或許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獨特之處吧?”

據(jù)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前前后后一共獲得了兩次布克獎(《盲刺客》2000年、《證言》2019年)、五次布克獎提名,還獲有其他各種高級別的文學獎。從她最為人熟知的、被拍成了海外劇的作品《使女的故事》中,人們可以看出阿特伍德具有細膩的女性意識與對社會深刻的洞察力。同樣的,阿特伍德也是影視圈里的香餑餑,根據(jù)她的小說原著改編的影視作品,從來沒有過敗績。

去年入圍布克獎短名單時,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新作《證言》甚至都還沒有出版上市,這大概又是布克獎史無前例的一次。隨后,《證言》一經(jīng)面世就登上了多家暢銷書榜單的榜首位置,并最終毫無懸念地拿到了布克獎。作為《使女的故事》的續(xù)篇,《證言》的情節(jié)開始于前作的15年后,創(chuàng)作靈感則來自于讀者對《使女的故事》的提問?!蹲C言》以三位與基列國相關(guān)的女性為主線,展示了基列國的運作體系。早在《使女的故事》被拍成電視劇后,這個講述在男權(quán)統(tǒng)治下,女性被迫成為生育機器的故事,以其所深刻富含的寓言色彩而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

據(jù)悉,《使女的故事》名字的靈感來源于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小說設(shè)定在未來世界一個叫基列共和國的國家,這里女性地位極其低下,多數(shù)女性淪為雜役,少數(shù)仍具備生育能力的則被選為“使女”,成為權(quán)貴的生產(chǎn)工具。女主角奧芙弗雷德是基列國的使女之一,她慢慢走上了自我覺醒的道路?!妒古墓适隆吩诟木幊呻娪?、電視劇后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傳播,成了反烏托邦小說的代表作之一,但小說終結(jié)后,基列國的許多秘密仍未能揭曉,這次在續(xù)篇《證言》中一一解開……

阿特伍德在給粉絲們的信中說:“親愛的讀者:你們問我的任何有關(guān)基列國和它內(nèi)部運作的問題都是我這本書的來源。嗯,幾乎每個吧!另一個靈感來源便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起便保持著持久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創(chuàng)作出了眾多精妙絕倫的作品,讓人無法淡忘。評論家李敬澤曾評價說:“阿特伍德的小說幾乎一直在表現(xiàn)女性的命運,寫那些被遺忘的、被無視的、被徹底他者化的、沉默無聲的女性,如何在苦難斗爭中獲得自我意識,如何爭取自我主體的完整性?!倍诎⑻匚榈伦约貉壑校骸靶詣e偏見,恐怕只是眾多偏見中的一個。”

對于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來說,對女性所面臨的自身困境的反省不斷加深的過程,便是她走出創(chuàng)作“舒適區(qū)”的不懈永動力之一。女性怎么從 “自我”迷失走向“自我”覺醒,是阿特伍德關(guān)于女性生存困境思考的一個思想上的飛躍。在翻譯家黃昱寧看來,擁有18個長篇、17部詩集、十個短篇集、八部童話,還寫過劇作的阿特伍德不僅作品數(shù)量驚人,而且具有著一種令人驚嘆的突破、蛻變,不愿被局限住的特性。“為什么這幾年她紅成這個樣子?我想,恰恰是因為近幾年全球的社會狀況、政治狀況、女權(quán)運動等,使得阿特伍德在小說中寫下的一些預(yù)言真的要成真了。在這種危機感中,讀者讀她的書,會覺得每一頁都撲面而來。而她的這種先驗性,恰恰說明她始終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敏銳度。”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麥克 尤恩 作品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