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閱讀

弘揚新時代戲曲藝術精神

——“中國戲曲當代發(fā)展”研討會暨“紀念張庚先生誕辰110周年”等學術活動綜述

2021年09月14日 10:41  |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分享到: 

《〈戲曲研究〉文選(1957-2020)》

《張庚畫傳》

本報記者 郭海瑾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建院、戲曲研究所建所70周年,也是著名戲劇史家、戲劇理論家張庚先生誕辰110周年,《戲曲研究》雜志復刊41周年。為總結70年來中國戲曲研究的成就,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承辦的“中國戲曲當代發(fā)展”研討會暨“紀念張庚誕辰110周年”“慶祝中國藝術研究院建院70周年”“紀念《戲曲研究》復刊41周年”活動于9月8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本報記者參與此次學術活動并進行報道。

繼承“前海學派”

寶貴學術傳統(tǒng)

今年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建院70周年,也是張庚先生誕辰110周年。圍繞建院70周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組織了一系列學術活動,9月8日召開的“紀念張庚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就是其中之一。在這次研討會上,剛剛出版的《張庚畫傳》《〈戲曲研究〉文選(1957-2020)》同時發(fā)布。

“張庚先生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及戲曲研究所的創(chuàng)建者和組織者,是中國現(xiàn)代戲曲學和藝術學的重要奠基人。他1934年參加左翼劇聯(lián),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8年奔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之后又任東北大學魯藝副院長。新中國成立后,張庚先生致力于戲曲革新工作,對編演現(xiàn)代戲、新編歷史劇和整理改編傳統(tǒng)劇目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和有益實踐,與郭漢城先生共同開創(chuàng)了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中國藝術學‘前海學派’?!敝袊囆g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韓子勇介紹道。

1951年,中國藝術院的前身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揭開了戲曲發(fā)展的新篇章。在其后的70年中,在以張庚先生為代表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學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的戲曲研究事業(yè)逐步走上正軌,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規(guī)模和體系,確立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術傳統(tǒng)。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一級巡視員呂育忠指出,張庚先生生前主張戲曲研究人員與戲曲院團相通,與高等院校的戲曲研究者相通,與海外學者和戲曲工作者相通,這“三個相通思想”體現(xiàn)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自身的戲曲科研當中,也體現(xiàn)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與各地藝術研究院所共同推進的多項戲曲類國家項目當中,還體現(xiàn)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建構戲曲理論體系、藝術體系的當代實踐當中。

張庚先生不僅是中國現(xiàn)代戲曲學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及戲曲研究所的創(chuàng)建者、組織者,還是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主辦的《戲曲研究》創(chuàng)刊初期的主編之一?!稇蚯芯俊穭?chuàng)刊于1957年,間斷數(shù)年后,1980年復刊,至今已有64年的歷史。經(jīng)幾代戲曲研究所學人砥礪同心,使這本刊物成為賡續(xù)前海學派血脈、推動中國戲曲研究事業(yè)的重要刊物。

自建院以來,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戲曲研究秉持著一個很好的傳統(tǒng)。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說,這個傳統(tǒng)就是以張庚、郭漢城為代表的幾代學者們樹立的一個方法、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和一種態(tài)度?!耙粋€方法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一個方向就是《戲曲研究》在創(chuàng)刊的時候所標記出來的向遺產(chǎn)學習、向舞臺學習、向藝人學習;一個目標就是幾代學者共同致力的民族化理論體系、民族化藝術體系以及民族化表演體系的建構;一個態(tài)度就是由張庚先生所提出來的‘三通’。”

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龔和德說,張庚先生提出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實際”,不僅包括歷史的實際,還包括現(xiàn)實的實際,也就是包括歷史研究和現(xiàn)狀研究,而且兩種研究要互相結合。此外,張庚先生對戲曲的態(tài)度是既要保護民族戲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歷史成果,又要推動戲曲繼續(xù)發(fā)展,與新的時代的人民群眾保持更加密切的聯(lián)系。

中國戲曲理論體系的建構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中國戲曲通史》《中國戲曲通論》《當代中國戲曲》《中國戲曲志》……這些在中國戲曲學術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的皇皇巨著,其組織領導者、主編之一皆為張庚先生。

1987年,張庚先生在《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戲曲學有四個層次:論是最高的層次,第二個層次是史,第三個層次是志,第四個層次是資料匯編。”他還特別強調理論的具體運用——評論。從資料匯編到志,再到史、論,然后評論,構成了中國戲曲理論體系。

“以張庚、郭漢城為主要代表的前海學派,首先對中國當代戲曲理論體系的建構進行了設計,并作出了實踐。無疑,這一歷程證明了他們的設計與實踐是正確的、科學的。”中國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原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張庚先生的學術貢獻:“其次,他們完成了戲曲通史、通論等奠基性著作,對中國戲曲理論建設的貢獻是巨大的。再次,張庚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劇詩說,對戲曲發(fā)展的意義是重大的。最后,中國戲曲理論體系的建構對戲曲理論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p>

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安奎認為,張庚先生在戲曲學科體系建設、戲曲學術體系建設方面,都做了篳路藍縷的工作。可以說,他是一位開拓者,也是一位奠基人,但這些還都需要再做深入研究。他希望后學者在繼承前輩理論基礎上,還要對其在戲曲表演藝術體系等未盡之業(yè)上盡心盡力、一代一代做下去。

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顧問廖奔從劇詩說談起,對張庚先生的戲劇美學進行了解讀。他指出,認識和把握張庚戲劇美學就要從整體出發(fā),對張庚戲劇理論進行全面研究,這也是后輩學人應該不斷完善繼承的。

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周育德回顧了張庚先生在中國戲曲表演教學體系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他認為,“張庚先生從三個方面入手:一個是戲曲表演教學史論研究,一個是戲曲角色創(chuàng)造,還有一個是戲曲劇目教學,也就是戲曲經(jīng)典劇目教學。”

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譚志湘、黃在敏、胡芝風,江蘇省戲劇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汪人元、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研究員張剛分別從少數(shù)民族戲曲、戲曲導演、表演、音樂等方面闡發(fā)了張庚戲曲理論的貢獻。

張庚先生對中國戲曲理論體系的建構是全方位的,涉及了戲曲的方方面面,覆蓋了戲曲各個劇種,為后學者的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礎、理論基礎。

澤被后學的大家風范

“當時家里困難,我申請了調離中國藝術研究院。張庚先生在我臨走的時候,專門找我談話,給我想了很多能夠解決困難的辦法,就是希望我不要走。他說你的困難可以逐步幫你解決……”現(xiàn)年84歲高齡的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吳書蔭動情地回憶了當年往事?!罢劦胶髞?,張庚先生哭了,我也哭了。他說看來是留不住你了,便再三叮囑我要把戲曲文獻研究堅持下來。”

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吳乾浩講述了1996年張庚先生為《京劇泰斗傳記》書叢寫序言的往事,并對張庚先生治學嚴謹且不拘一格的態(tài)度以及緊跟時代、勇于創(chuàng)新的理念深表嘆服。

北京聯(lián)合大學教授周傳家說,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刻,張庚老師讓他的女兒給自己送了親筆信,“正是張庚老師的理解、慰藉、鞭策和鼓舞,才給我?guī)砹藴嘏攀刮覉猿窒聛??!?/p>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文峰回憶了在張庚先生的鼓勵下,自己不僅邁入了戲曲研究的門檻,還出版了學術著作,他說,張庚先生“非常關心青年學者,關心戲曲研究隊伍的建設”。

作為張庚先生哲嗣,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研究員張小果講述了張庚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著手理論建構的故事,盡管經(jīng)歷磨難,但他依然信心堅定,因為他身邊有一個集體。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秦華生、毛小雨、鄭雷、熊姝、李志遠、孫紅俠、辛雪峰等學者也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張庚先生傳承下來的精神力量。他們一致認為,后學者只有繼承傳統(tǒng),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將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戲曲 中國 張庚 藝術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