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藝文
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
朱永新
在我們考察“人文文化”這個詞組時,應該注意從其人類學的含義上來理解“文化”一詞:文化提供為人類生活確定方向和指引道路的知識、價值、象征。人文文化曾經(jīng)和現(xiàn)在仍然是進入生活的預備教育,但今后應變得不再只是對于精英人物而是對所有人都是如此。文學、詩歌和電影應該看作主要不是進行語法的、句法的或符號學分析的對象,而是如同生活的學校。
——(法)埃德加·莫蘭
為什么說人文文化是進入生活的預備教育,是一所真正的“生活的學?!蹦??莫蘭從四個方面講述了文學、詩歌和電影等人文文化為什么是“生活的學?!钡睦碛桑旱谝?,它是“語言的學校”“通過作家和詩人的作品揭示語言的所有特質和可能性,使得正在吸收這些財富的青少年能夠在與他人的關系中充分地表達自己”,也就是說,文學作品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幫助他們發(fā)展溝通與表達能力。第二,它是“發(fā)現(xiàn)自我的學校”“青少年可以通過小說或影片中的人物的主觀生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說,文學作品通過幫助學生通過書中人物的性格及其命運來發(fā)現(xiàn)和體認“對他們的憧憬、他們的問題、他們的真情的揭示”。第三,它是“人類復雜性的學?!?,也就是說,文學作品能夠通過人物的內心世界,幫助學生認識人性的“深刻的不穩(wěn)定性”以及“同一個人物有多重內心世界”。莫蘭以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和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為例,講述了書中的人物“面對社會的或歷史的命運,被事件的激流卷走,這些事件可以使人們變成英雄、烈士、懦夫或劊子手”。第四,它是“人類的學?!薄霸谌粘I钪形覀儗λ姷男误w上或精神上的悲慘現(xiàn)象幾乎無動于衷,但是在閱讀小說或觀看電影時我們會感到同情、憐憫和天良發(fā)現(xiàn)”,也就是說,文學作品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所有人類的痛苦的同情和真正的理解”。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莫蘭斷言:“文學、詩歌、電影、心理學、哲學應該匯聚起來以變成理解的學校?!笔聦嵣希覀儗τ谌宋膶W科的重要性認識,還停留在工具性的價值上,其對于真正的人的養(yǎng)成意義,遠遠還沒有發(fā)現(xiàn)。
書籍在我們身上構成“對真情的經(jīng)驗”,提示我們在心中一向懷有不知道的、被掩蔽的、深刻的、未定型的真情并將之明確顯示。這使我們獲得雙重的喜悅,因為我們在對一個外在于真情發(fā)現(xiàn),又發(fā)現(xiàn)了我們自己的真情,這個外在的真情和我們的真情匯合、融為一體并變?yōu)槲覀兊恼嫦唷?/p>
——(法)埃德加·莫蘭
在論述“發(fā)現(xiàn)自我的學?!睍r,莫蘭有上面這段關于書籍與閱讀價值的論述,而且,他為這段文字加了一個有意思的注釋。他寫道:“愿讀者允許我吐露關于書籍和生活的關系的心里話:我從未停止被生活推著走,但是書籍在我的生活中無時不在并影響著它。書籍總是激勵、照亮、指引我的生活;反過來,我的生活永遠保持為詢問狀態(tài),它不停地求助于書籍?!蹦m深情地告訴我們,書籍在他自己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斷地激勵、指引和照亮他的人生旅程。在遇到各種問題時,他總是不斷地去求助于書籍,努力從書籍中尋找答案。書中的人物往往就是一面鏡子,通過他們這些“外在的真情”,我們可以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了我們自己的真情”。同時,書中那些英雄人物,又成為我們生命的原型、人生的榜樣。閱讀,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習自我批評構成了學習清醒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精神的反思能力使他能夠自我雙重化和考察他本身。這種能力被某些作者像蒙田和梅納·德·比朗(Maine de Biran)卓絕地行使過,它應該在所有人那里被鼓勵和激發(fā)。可能應該經(jīng)常教導學生每個人怎樣會產(chǎn)生欺騙自己的謊言。需要不斷舉例說明自我證明有理的自我中心主義和諉過于人的傾向如何導致這種幻覺,篩選記憶時清除使我們難看的東西和美化對我們有利的東西的做法也促成了這一點(為了激勵自己可能要每天寫日記,在其中反思經(jīng)歷過的事件)。最后需要說明學習理解和學習清醒意識的過程不僅永遠不會完結,而且應該不斷地重新開始。
——(法)埃德加·莫蘭
蘇格拉底說,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自我認識是諸種認識中最難的,正因為如此,莫蘭把它稱之為“對清醒意識的啟蒙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他提出,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認識自我的過程也是“由大腦實行的重構性的對現(xiàn)實的翻譯”,即對人們感知的世界進行解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各級教育要讓學生了解犯錯誤的原因,并且盡可能加以注意。如在小學階段,不完善的知覺,或者是按慣例行事沒有注意或注意不充分,或者是對一個被認為無足輕重的細節(jié)沒有當心,或者是對一個不常見的因素作了倉促解釋,特別是沒有看到全景或者缺乏深思,等等。在中學階段,則要熱愛而是理解“合理化、缺乏經(jīng)驗基礎的解釋性邏輯系統(tǒng)、和努力把經(jīng)驗與和諧性結合起來的合理性”之間的對立。而在高等教育中,則應該講述邏輯學的局限性和“一個不僅是批評的、而且是自我批評的合理性的必要性”。也就是說,自我反思與自我批評,應該是一個人學習清醒意識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莫蘭提出,要讓學生理解,每個人都有“自我證明有理的自我中心主義和諉過于人的傾向”,在篩選記憶時,也都有“清除使我們難看的東西和美化對我們有利的東西的做法”,包括在寫日記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如此做。所以,學會客觀地認識與評價自己,是一個長期的、永無止境的修煉,也是教育工作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