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公園20分鐘效應”:
讓“城市綠心”的公共價值充分彰顯最近,“公園20分鐘效應”在社交媒體走紅?!秶H環(huán)境健康研究雜志》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便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使人狀態(tài)更好。
逛公園何以流行?一方面,公園有著天然的可及性,無需高成本的入場券,也無需復雜的攻略搜集或繁瑣的出行準備,抬腳即可邁入自然的包圍圈中,放松效果立竿見影。對于久居寫字樓的人來說,公園也無疑能充當情緒的“解壓閥”:工作日午休抽出20分鐘時間,到周邊公園逛一逛,告別逼仄的電子屏幕與狹隘的格子間,躺在充滿氧感的青青草叢,與撲面而來的綠意交手,熨帖緊繃的情緒,短暫地驅散“班味”;周末與三兩親朋好友相約野餐、騎行、劃船,與陌生人短暫地共享同一場域,公園的社交屬性也在此凸顯。作為更容易抵達的自然過渡帶與情緒緩沖區(qū),公園已然成為城市居民新的心之向往地。
公園20分鐘能否成行?關鍵在于是否有“觸腳可及”的公園。近年來,越來越多城市開始在街角、廢棄工廠等城市“邊角料”地區(qū),通過騰退還綠、見縫插綠,興建起一大批社區(qū)公園、小微綠地、濕地公園等新“綠肺”,大公園周圍星羅棋布點綴著小公園乃至袖珍公園,為緊張的城區(qū)增添了生態(tài)空間和游憩活動空間。以北京為例,據(jù)報道,北京市自2018年啟動留白增綠工作,6年來共完成留白增綠5330公頃,累計建成142處大尺度綠色空間、51處城市公園綠地以及40處口袋公園。今年,還計劃增加50處口袋公園或小微綠地,更好滿足市民見綠、近綠、親綠、享綠的需要。
此外,城市公園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開放程度。越來越多公園延長了開放時間——上海世紀公園從今年4月起實施24小時開放,方便附近的居民、晚下班的白領到園中休閑;也有公園嘗試打破圍墻,與城市街區(qū)無界融合,西寧市已全面完成人民公園、柴達木公園等11座公園以及9處沿街綠地拆墻透綠工作,市民游客園外漫步就能欣賞園內(nèi)美景,最大程度彰顯公園的公共價值。
伴隨著公園開放的時間延長、空間延伸,隨之而來的是對公園管理水平與治理能力的考驗:夜間開放后市民出行安全能否保障?夜間照明設施是否完善?是否會出現(xiàn)擾民情況?一個個問題有待城市管理者解答。滿足人們的“公園自由”,最大化實現(xiàn)“公園20分鐘效應”,需要城市管理理念與公共服務水平的再升級,以“推窗見綠,行路有蔭,移步換景”的“硬設施”實現(xiàn)對市民“復得反自然”精神需求的“軟托舉”。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