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tǒng)戰(zhàn)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走出書齋

——訪全國政協委員聶鑫

2024年08月19日 14:16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走出書齋

聶鑫(前排左二)和今年畢業(yè)的學生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聶鑫: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聶鑫的辦公室,如同一間書齋。

18個寬約一米的落地書架,整齊地擺放著3000多本書,環(huán)繞辦公室一周,讓原本空間充足的辦公室顯得有些擁擠。

當初搬進這間辦公室時,光是整理這些書籍,聶鑫就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F在,他幾乎能準確地指出每一本書在書架上的具體位置。

讀書,是聶鑫人生前半段的坐標。他在讀書中尋找下一個研究的方向,也在遇到瓶頸時讀一些“無用”的書,讓自己放松下來。

直到2021年,聶鑫開始走出這間一點點布置起來的書齋。從以學者的身份參與司法實踐,到成為全國政協委員,走進中國民主政治的殿堂,他的步履堅實。

實踐,成為聶鑫的又一個坐標。

書山有徑

中學時,聶鑫最喜歡讀人物傳記??吹侥切┗虻雌鸱?、或熠熠生輝的人生故事,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

聶鑫最初產生對法律的興趣,也與讀書有關。

“讀了很多人物傳記之后,我發(fā)現很多知名人物都是學習法律出身,覺得法律應該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痹谂d趣的指引下,聶鑫在大學選擇專業(yè)時,毫不猶豫地將法學填為第一志愿,并被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

大學期間,聶鑫徹底投入到法學學習當中。然而,他漸漸發(fā)現,與大部分同學的興趣不同,自己對法學的基礎理論更感興趣。他眼中的法學理論不僅迷人,還極具挑戰(zhàn)性。于是本科畢業(yè)后,聶鑫又到北京大學攻讀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

當時,法學界對于中國法律現代化問題的爭議日趨激烈。一部分學者認為應該“全盤西化”,原汁原味地學習西方,一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應當走本土化道路,回歸傳統(tǒng)文化。在針鋒相對的辯論聲中,聶鑫卻轉向了另一個思路:“中國法律現代化的原點是晚清到民國時期,為何不回到這個原點,去研究中國法律現代化的開端呢?”

在不斷地追問和深思中,聶鑫逐漸將研究方向從法學理論轉向了法律史。2005年,他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史專業(yè)攻讀博士學位。2007年,他又作為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哈佛大學聯合培養(yǎng)博士生赴美國哈佛法學院深造,主要學習比較憲法、比較司法制度、憲法財產權等。

在聶鑫的導師、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安守廉眼中,聶鑫是一名非常用功的學生。也正是在導師的推薦下,聶鑫才來到清華大學任教。

離開哈佛之前,聶鑫和導師之間有一段對話:

“我在國內的大部分同學都以高度的熱情投身于法律實務,他們還會經常參與公共辯論。而我的興趣則主要在讀書和理論,作為一個法律人是不是有些‘缺陷’?”

導師的回答很簡單:“追隨你的熱情就好了?!?/p>

這句話,成為聶鑫研究道路上的座右銘。他樂于成為一名“非典型”的法律學者,即使與主流的、熱門的研究方向不同,他也依然追隨著自己的興趣與熱情。他的研究領域從法學理論、法律史到比較憲法,研究內容涉及代議民主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公正司法、社會福利等,既有歷史的縱深感,又結合了多學科的豐度。

“只要是理性的選擇,就不要在意自己的研究是冷是熱?!甭欥握f。

實踐篤行

“冬菊的丈夫冬生‘勤勞’且‘大膽’,在未經其他村民許可的情況下,將本村共有的一塊荒地開墾為良田,并收獲了第一季糧食。因其他村民舉報,村長要求冬生將這塊村民共有土地的收成交公,冬生拒絕。兩人由口角進而打斗,在這個過程中村長踢斷了冬生的肋骨一根……如果您是上級巡撫大人,您認為對村長應如何處理,才能做到‘情法兩全’?對于冬生擅自開墾的全村共有土地,縣令應如何處理,以兼顧冬生與村莊共同體的利益?”

2008年,聶鑫回國到清華大學任教。這是聶鑫在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律史課程時給學生們出的期末試題。

在學生們眼中,這門課的考查方式讓他們“又愛又恨”:不會在考前劃重點,也不需要大量地背知識點,而是以一兩個復雜的案例,覆蓋民事、刑事、道德倫理、政治等各方面,考察他們綜合運用的能力。

“上課的目的不是背知識點,而是讓學生們深刻了解中國的法律傳統(tǒng)以及法律傳統(tǒng)對今天的影響?!甭欥握f,法學天然就是一個實踐性的學問,因此在法學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經常要面對理論與實踐的對立統(tǒng)一問題?!胺▽W院的定位是學術殿堂還是職業(yè)學院?法學教育的重點是思維訓練、知識傳授還是技能培訓?這些是各國法學院所面臨的共同困境。”

盡管絕大多數法學畢業(yè)生不會成為法學家,但聶鑫希望,他們可以在理論與實踐中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學會如何學習”。

實踐,也貫穿于聶鑫的學術研究中。

“大家都說社會科學沒有實驗室,但其實整個社會就是社會科學最大的實驗室?!甭欥蔚难芯侩m然偏重歷史和理論,但其實也都來源于過去的實踐或國外的實踐。而在研究路徑上,他自己也通常會從中國當代的情況出發(fā)去提出問題,再以歷史和比較的方法去研究,一方面根植于中國自身的土壤,一方面以中西互鑒為基礎研究中國問題與中國方案。

路走得越遠,越需要實踐作為支撐。2021年,聶鑫經遴選掛職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這不是他第一次參與政治與司法實踐,從2013年開始他就兼任中央臺辦、國臺辦兩岸關系法政問題研究基地秘書長,開展對臺研究與學術交流,并于2019年成為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黨外知識分子建言獻策專家組成員。但像這樣直接參加國家高層次司法實踐,還是第一次。

周一到周四在最高院,周五到周日回到學校上課、處理事務,聶鑫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就這樣連軸轉了整整一年。通過參與法院業(yè)務管理工作、列席審判委員會,以及與法院同事們日常交流討論,他對中國司法現代化的制度邏輯、司法改革的難點與堵點有了更真切的體會。

如今回憶起來,聶鑫覺得,那是自己真正意義上走出書齋,走入“政治哲學的實踐維度”,不僅提高業(yè)務能力,拓展研究視野,也使自己在學術領域及參與國家法治建設方面“再出發(fā)”。

“在書齋中,很少能夠有機會思考特別宏大的問題、真正提高政治站位。但參與到實踐中,能夠從純粹學術的視角轉變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我后來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幫助?!甭欥胃锌?。

2023年,聶鑫又多了一個身份——全國政協委員。

這是一份嶄新的考題。但躬身實踐,以實際行動推進我國的社會與法治建設,卻是聶鑫一直在做的事。

曾經在學術和實踐中的點滴積累,被聶鑫轉化為建言獻策的靈感。

在最高院參與司法公開相關工作,聶鑫認識到以裁判文書公開為代表的司法公開工作通過全流程、最廣泛的民主監(jiān)督,在以公開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他連續(xù)兩年圍繞深化和規(guī)范司法公開提出提案;

在基層調研時,一位資深法官助理向聶鑫傾訴自己在薪資待遇、社會地位、職業(yè)尊榮感等方面與員額法官的差距,他就在深入調研、了解情況后,提出了設置“助理法官”“助理檢察官”崗位的提案,為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發(fā)聲……

一樁樁一件件關乎中國法治建設的提案,生動詮釋著聶鑫履職盡責的實際作為。而最讓他有成就感的時刻,莫過于那位基層法官助理在看到他提案的相關報道時,向他發(fā)過來的一句:“感謝您為我們發(fā)聲!”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的下一句,是行萬里路。

聶鑫沒有詳細記錄過自己讀過多少本書,但走出書齋之后,他確實步履不停地把論文和履職作業(yè)寫在了祖國大地上。

2023年4月,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后不久,聶鑫就跟隨全國政協“《科學技術普及法》的修訂”專題調研組到廣西、上海兩地調研。在參觀上海市政協“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時,聶鑫卻放慢了腳步,找到了市政協相關負責人,希望能夠了解更多情況。

原來,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聶鑫提交了一件關于完善街道基層民主機制的提案,建議完善街道層面直接有效的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與民主監(jiān)督機制。上海市政協街道政協委員工作站“建機制不建機構”的創(chuàng)新做法,跟自己的提案建議有關。

“雖然提案早已提交,但我對問題的關注不會進入‘完成時’,而是一直在‘進行時’。”聶鑫說。

很快,聶鑫收到了一份更加詳盡的資料。之后,為了進一步了解民主協商制度在基層的實踐情況,他又到浙江、江蘇、廣東等地調研,深入了解基層踐行協商民主的機制和舉措。這些都被他寫進了題為《完善街道民主協商機制,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調研報告中。

最近,他又參加了全國政協“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āng)村治理體系”黨外委員專題視察活動,深入西藏多個地區(qū),與基層干部和群眾深入交流,親身感受近年來我國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西藏在民族地區(qū)基層治理民主化與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等方面已有不少經驗,可以進一步提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經驗、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睆奈鞑鼗貋?,聶鑫電腦桌面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文件夾,又多了不少內容。

在他看來,充分發(fā)揮自身專業(yè)能力和優(yōu)勢,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的有效途徑。深耕法律史多年,聶鑫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法律文化甚是了解?!暗轮餍梯o、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以及對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原則等傳統(tǒng)優(yōu)秀法律文化不僅體現了中國法治的智慧,也反映了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聶鑫認為,講好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故事,是做好新時代普法工作的關鍵。“從中國歷史或是耳熟能詳的大案要案中挖掘、提煉法治故事,再通過影視作品、舞臺劇等方式,讓公眾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法治的內涵與價值?!?/p>

就這樣,聶鑫的腳步,又奔波在法律普及的路上。他為機關、高校講解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法治現代化,連續(xù)多年在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中擔任評委,為地方法院、檢察院講解“國家司法制度改革與法院高質量發(fā)展”課題,為香港中文大學暑期班講授“中國司法制度與改革”課題,在高校舉辦司法改革專題講座等,為做好普法宣傳工作,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從學習法律專業(yè)開始算起,聶鑫從事研究已有20余年。最初從讀書中獲得的對法律的敬畏和熱愛,伴隨著他走過這段漫長而快樂的時光。如今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講述自己身邊的法治故事,聶鑫深感欣慰。

對于走出書齋的聶鑫來說,面前等待他的,是更多需要研究的問題和更多需要深入探索的實踐。無論是作為學者,還是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都不會停下腳步。(本報記者 王亦凡)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