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圖說 圖說
雪域高原藏族的崇羊習俗
一、 古老的羱羊崇拜
據載,古代的藏族先民崇信羱羊并將羱羊看成自己部落崇拜的神靈圖騰之一?!杜f唐書·吐蕃傳》形容藏族“多信羱羊之神”。而《新唐書·吐蕃傳》則說“事羱羊為大神”。如果說以上史料是漢族對藏族動物崇拜的一種民族認知的話,那么,藏族人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祖先與羱羊的關系的呢?藏文史料《西藏王統記》在敘述松贊干布祖父、吐蕃第三十代贊普達日寧斯這一名字的來歷時說:
赤聶(赤聶松贊)之子仲寧得烏,自達布地區(qū)取得秦薩魯杰為妃,產一生盲小王,名曰木龍袞巴扎。后王病,留其遺囑于子云:“寧布桑瓦為爾先祖父輩護佑之神,當供祀之。從阿柴地延請醫(yī)生,開汝盲目,執(zhí)掌邦政。”木龍袞巴扎于“寧布桑瓦”深致敬信,常供祀之。并延請阿柴醫(yī)生為其開目,能見吉雪達日山上之羱羊奔走,因之又稱為“達日寧斯”。
“達日寧斯”,藏語意為“虎山見羊”,換句話說,也就是“看見虎山上之羊的王”。由此可見,藏族先民對于羱羊的信仰崇拜由來已久。
又據藏文史料記載,在藏族遠古的“五大氏族”部落中,就有兩大部落以崇拜羊為主:如屬火的“廓氏”部落靈魂的守護神為山羊或羱羊;而屬木的“噶氏”部落則將靈魂的守護神寄托于綿羊之上。流傳在藏區(qū)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也記述了不少藏族古代部落與羊崇拜有關的原始信仰。
羱羊,是一種生長在青藏高原上的大角野羊,也有人說是綿羊的原種。羱羊其肉可食,皮可做衣,毛可編織。由于羱羊力大威猛,藏族人也稱大頭羊,藏語為“聶”,粗大的角向后上方伸出,顯示出羱羊的威猛之力與敏捷之身。據說,羱羊喜歡生活在高海拔山勢峻峭的山地,視覺極好。也有說,羱羊至死也不離開所居住的山巖之地。故此,藏族諺語稱“羱羊的角喪失了,羊群就遭殃了。”可見,羱羊角是羊的有力武器,不堅利,不威猛就不能御敵護群。所以藏族先民把威猛堅利的“羱羊”當做神靈來加以崇拜祭祀,這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二、 山羊與大昭寺
說到古老的崇羊習俗,我們不能不提到兩座古老寺院的修建與羊所發(fā)生的故事。
大昭寺位于拉薩市舊城中心,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后,為其修建的宮殿。它是西藏地區(qū)最古老的一座仿唐式漢藏結合土木結構的建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后經元、明、清歷代維修與擴建,逐漸形成今天擁有5座金頂、108個佛殿的龐大建筑群,成為統攝寧瑪、噶當、噶舉、薩迦、格魯等藏傳佛教各大教派的著名寺院,對藏傳佛教及藏族社會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大昭寺不僅是西藏最重要的佛事活動中心,同時也是五世達賴喇嘛建立“甘丹頗章”政權后,“噶廈”政府的辦事機構。其建筑布局既體現了藏傳佛教歷史文化的神圣性,又象征著世俗的權力與威嚴??梢哉f,大昭寺是舊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縮影與象征。
相傳,大昭寺建寺之前,尼泊爾尺尊公主曾請大唐文成公主為她堪輿風水,卜算基址。據說文成公主按照八十部漢族歷法,日察地形,夜觀天象,運用陰陽五行之術,推測出整個西藏的地形就像一位仰臥的魔女,而拉薩的臥塘湖恰好就是魔女的心臟,只有在湖心建寺修塔,才能降伏女魔,興盛吐蕃。
吐蕃國王贊普松贊干布采納了文成公主的建議,當即下令填湖建寺。傳說文成公主又根據五行生克之理,向贊普建議最好用白山羊馱土填湖。于是,人們趕著成千上萬的白山羊馱著泥土往來運輸。寺院建好,為了紀念馱土的白山羊,故將寺院命名為“惹剎”。
“惹”,藏語意為“山羊”,“剎”為土,“惹剎”就是羊馱土填的地方;也有藏文史料說,拉薩就是“惹剎”的變音。如果按照古藏語含義解讀,那么,今天的拉薩之地,也可以說是“山羊馱土”之城了。
吐蕃晚期,大昭寺被稱為“祖拉康”,意為“經堂”,又稱“覺康”,即“供奉釋迦牟尼佛的殿堂”。直到明清之際,該寺才被稱為“大昭寺”,“昭”為蒙古語寺院之意,并沿襲至今。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藏族 放生 羱羊 藏族人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