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食話食說食話食說
脾胃弱可以蒸點茯苓餅
蘇軾的弟弟蘇轍不但是“三蘇”之一,在文壇上也占一席之地,而且與其兄一樣,也潛心研究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據說蘇轍自幼體弱多病,加之勤奮讀書用腦過度,因而病魔纏身久治不愈。直至32歲,他開始服食茯苓,堅持1年,頑疾竟獲痊愈,此后服食不斷,也得享高壽。
唐宋時代,人們服食茯苓相沿成風,詩句吟和之中常見,如宋代文人黃庭堅有詩詠茯苓:“湯泛水瓷一生春,長松林下得靈根。吉祥老子親拈出,個個教成百歲人。”
至清代,服茯苓之風更盛,慈禧太后也愛吃茯苓餅,她到晚年仍容顏不衰,與此不無關系。(摘編于《名人養(yǎng)生用單方》)
石家莊中醫(yī)院制劑室主任中藥師吳文博點評:茯苓首載于《本經》上品,具有利濕健脾安神之功,為補中益氣常用藥食兩用中藥。對于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少便溏及兒童厭食癥均有很好的療效。
食用時,可把茯苓焙干研末摻入面粉中,制成各種面點食用,外加1杯茯苓茶效果更好。比如可準備茯苓50克,面粉450克,把茯苓烘干,打成粉,與面粉混勻。加入發(fā)酵粉,用清水揉合成面團發(fā)酵,發(fā)好后制成5厘米見方一塊的糕狀。上籠用武火大氣蒸熟即成。每日1次,早餐食用。
要注意的是,茯苓為滲濕之品,"補少利多"。所以不宜大量長期食用,虛寒精滑,氣虛下陷者慎用。茯苓偶爾還會發(fā)生過敏反應,如腹痛,皮膚紅腫,支管哮喘發(fā)作等情況,過敏者忌用。服用茯苓應避免米醋,濃茶等物質。
編輯:趙彥
關鍵詞:脾胃弱 茯苓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