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一線“采價員”如何采集CPI數據

2016年08月09日 22:07 | 作者:朱筱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南京8月9日電(記者朱筱) 隨著每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發(fā)布,CPI這個經濟領域術語近年逐漸被普通市民了解。但CPI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記者來到國家統(tǒng)計局南京調查隊,通過一線采價工作人員了解他們眼中的CPI。

消費價格采集主要有四個步驟,選擇采價點和規(guī)格品、現場采價、手機錄入上報和審核匯總。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采價方法,南京抽取了一批固定的采價點和規(guī)格品進行數據采集,從而保證每次的價格都有可比性。

目前南京每月一共要采集一萬多筆價格數據,采價點包括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商鋪等生活服務場所。

“每月采價周期要視商品情況而定。鮮果蔬菜這類價格變動較為頻繁的商品,一般一個月采集六次,服裝、電器等工業(yè)產品一個月采集兩次,油價等政府調節(jié)商品則是一個月采集一次。”國家統(tǒng)計局南京調查隊一線工作人員于溯泳說。

每到采價日,采價員就異常忙碌。以農副產品為例,早上8點,采價員需準時來到農貿市場,采集農副產品價格。和買菜的市民一樣,不時詢問各種商品的價格,還要看看別的居民都是什么價格購買的,在短短的幾小時內,共需要采集100多種產品的價格。

對于自己所負責的商品,采價員一般都能預計到常規(guī)的漲跌趨勢?!氨热缦募臼卟藘r格會漲,冬季豬肉價格會漲,這些都與季節(jié)性因素有關。但偶爾也會有特例,前段時間南方暴雨,就會造成菜價波動失常?!庇谒萦窘榻B說,一旦價格變動超過10%,采價員會特別關注,同時備注具體原因,上報國家統(tǒng)計局。

一些居民反映CPI數據與消費者感受存在差異,于溯源表示,CPI是一個平均的綜合指標,數據范圍較廣,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往往是對單一商品價格變化更加敏感,而且時點性特別強;另外,每個消費個人承受能力也有差別,他們所對比的價格有可能是幾年前的基數。

“事實上,根據我們每年的數據統(tǒng)計,CPI與居民對物價的感受在趨勢上是一致的?!庇谒萦菊f。(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一線“采價員” 采集 CPI數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