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楊瀾:擔心超級智能統治人類是杞人憂天
8月16日,楊瀾新書《人工智能真的來了》在北京舉辦首發(fā)式。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8月18日電(上官云)“我希望人工智能的出現,能替代掉一些繁瑣的重復性腦力勞動,讓每個人能更全面的發(fā)展?!苯?著名媒體人楊瀾在北京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專訪,分享了自己完成“人工智能之旅”后的感受。她認為,擔心“超級智能”會統治人類、將人類變成機器的寵物等想法,有些過于悲觀,“這還屬于科幻類的”。
2016年,楊瀾帶領團隊歷時一年,走訪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國家的二十多座城市,探訪了世界頂尖的30多所科研機構和實驗室,并采訪到數十位科學家,制作出《探尋人工智能》紀錄片。在上述過程中,楊瀾對人工智能有了更深入的體悟和看法,并記錄在新書《人工智能真的來了》之中。
“那是一個說走就走的旅程,起源于我的好奇心,想看看自己多久會失業(yè)。”繞著大半個地球跑了一圈之后,楊瀾得到了答案,“機器和人并不是誰要替代誰,更可能出現的是人機共存、協作甚至共生的狀態(tài)”。
8月16日,楊瀾在其新書《人工智能真的來了》首發(fā)式現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供圖
至于人工智能和人的區(qū)別,楊瀾說了兩個詞,“夢想”和“愛”,“人類有夢想,有愛,這很難變成簡單的公式輸入到機器中,也許機器能學會愛的表達,但真正體會愛可并不容易。”
“如果是播報新聞要求一個字都不能錯,人工智能比我們播報更準確。一些高度重復性的報道工作,比如財經報道股市報道,可以用人工智能完成寫作?!睏顬懓腴_玩笑地用自己的工作舉例,“如果比套路,我們估計勝不了人工智能。但那種深度分析、一對一的深入交談,需要很多知識儲備、好的臨場發(fā)揮……這是很難被取代的”。
曾經,有人將2016年稱為“人工智能元年”,并擔憂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fā)展,是否終將取代人的絕大部分工作,從而造成社會動蕩?在與人工智能有了更直接、全面的接觸后,楊瀾得出了以下結論,“我們還沒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具有自我意識,所以擔心超級智能要統治我們有些過于悲觀、杞人憂天了,這還屬于科幻類的”。
《人工智能真的來了》書封。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供圖
作為媒體人,楊瀾特別關注人工智能對普通人意味著什么,像盲人眼鏡等如何惠及大家的生活。提到人工智能的好處,她說,它能夠提升全社會的創(chuàng)造力,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更完整的生活以及全面的發(fā)展,“我希望它的出現能替代掉一些繁瑣的重復性腦力勞動,讓每個人更全面的發(fā)展,也有更多時間享受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我對人工智能樂觀,是因為在歷史上總體來說人來有能力管控科技?!睏顬懻f,關注人本身、關注人的情感尊嚴,其實是科技最終的一個方向。
在《人工智能真的來了》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AI改變世界,誰來改變AI”。楊瀾覺得,人工智能會改變每個人的生活,要讓它為人類最大的福祉做出貢獻,而不只是少數公司盈利的手段,“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努力做到這一點,就是改變了AI”。
著名媒體人楊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供圖
“人工智能像一面反光鏡,讓大家看到人類智慧神奇的部分,也照見了善惡?!睏顬戇€是會有一些擔憂,比如合成語音有可能會被用來詐騙,還有一些假的合成視頻等等,“也不能讓這項技術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造成更大收入的不平等,還是希望它能夠普惠,為整個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賦能”。
人工智能時代真的來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楊瀾說,學習是打開未來最好的方式,“我們的知識結構被迅速迭代,未來工作對能力的要求越來越多是跨界、綜合性的。今天的大學生要意識到,僅僅知識的學習過不了幾年就會過時,掌握學習能力、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重要”。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楊瀾 人工智能 人類 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