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本輪豬肉股大漲背后邏輯是什么?

2019年03月20日 14:37 |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今年以來,萬得全A指數(shù)上漲超過25%,儼然是一片“牛市來了”的景象。畜禽養(yǎng)殖行業(yè)漲得更好,今年以來行業(yè)平均漲幅近70%,成為這波行情的“領頭羊”。影響畜禽養(yǎng)殖業(yè)基本面的因素有很多,但這一輪上漲的核心邏輯主要是市場預期豬肉價格已經處于周期底部,未來豬肉價格很有可能會上漲。

那本輪豬肉價格上漲的背后邏輯是什么?這就要從“豬周期”說起。豬肉價格受很多因素影響,廣義的豬周期包含了短、中、長周期,狹義的豬周期只包含中周期。

短周期來自于季節(jié)性的消費變化,一年為一個周期,主要受節(jié)假日影響。這個道理很簡單,當大家都想吃豬肉的時候,豬的價格就會提高。所以春節(jié)期間大家對豬肉的消費需求高,菜場豬肉價格自然就上漲。歷史來看,一般消費旺季為12月到次年2月,其次是中秋、國慶節(jié)前的8月、9月。從生產端來看,4季度生豬出欄量是全年最高的,1季度由于年前豬肉已經儲備充足,出欄量明顯下降,是全年最低點。

中周期是整個豬周期中最重要的,主要來自于養(yǎng)豬戶對當期生產數(shù)量和前期價格的博弈。這里先簡單說一下邏輯,下面一個部分會展開來說明。簡單來說,當養(yǎng)豬戶覺得豬肉價格比較高時,會決定多養(yǎng)些豬,希望未來能夠以高價多賣出一些豬;但當每個養(yǎng)豬戶都這么想后,豬的供給就會提升,造成供過于求;供過于求導致豬的價格下跌,當豬價格下跌,養(yǎng)豬戶又不想生產太多豬,減少豬的供給;豬變少了,導致需求超過供給,豬的價格又提升;然后養(yǎng)豬戶又開始增加豬的產量。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就形成了豬的中周期。

長周期來自于以玉米為主的生產成本變化。生產豬會需要人工、場地和最重要的飼料。根據(jù)研究顯示,生豬養(yǎng)殖成本中(人工成本除外)飼料費用占60%,而飼料中玉米成分約占60%-70%,所以豬的長周期主要來自于玉米價格的變化。比較玉米和豬肉價格,從2009年開始的數(shù)據(jù)來看,玉米價格與生豬價格具備相關性,兩者區(qū)間相關系數(shù)達0.21。長期來看,隨著玉米種植技術的提升、效率的提高,玉米價格有望處于下行趨勢,進而降低豬飼料的成本。

這波豬周期主題的漲勢又快又急,現(xiàn)在再入場或許已經相對比較滯后了。從過去兩輪豬周期的價格來看,最低價位約10元/千克左右,最高價位約20元/千克左右,價差約1倍。截至2019年3月5日,已經有4只畜禽養(yǎng)殖股漲超過1倍了,等于最近的漲幅已經超過豬周期可能帶來的豬價漲幅空間。部分相關股票的暴漲除了基本面預期外,更多的是市場情緒的提升。

不過沒關系,雖然沒有趕上這輪豬周期的暴漲,豬周期的邏輯其實可以適用到很多領域,特別是那些生產周期比較長,價格比較難預測的行業(yè)。投資有些時候并不艱澀,有時候只是基于常識。關鍵還是在于持續(xù)的學習、跟蹤和博弈。(黃鼎鈞)

編輯:秦云

關鍵詞:豬肉股大漲 背后邏輯 畜禽養(yǎng)殖業(y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