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xié)·協(xié)商>建議 建議

讓更多人具備運用“高階智能”的素養(yǎng)

人工智能與就業(yè)問題關系的一點認識

2019年12月09日 11:29 | 作者:李曉明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
分享到: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工作者提出的一個概念,也是繼互聯網、云計算、移動計算、大數據之后,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新一波最顯著的浪潮。這里的人工智能是廣義的(或者說泛化的),即各種新型的計算機應用。其中突出的有兩類,一類是基于大數據的計算機應用,另一類是各種功能和形態(tài)的機器人。

近幾年,“人工智能”在社會思潮上造成的影響,一方面可以認為是該概念得到了極其成功的傳播,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就好像是放出了一個失控的巨獸,其含義不斷被泛化和神話,甚至于被認為其在將來會取代人類進行工作,從而造成就業(yè)恐慌。

在筆者看來,人工智能不僅能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也能提高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質量,已然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動力。但需要了解的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是互聯網、云計算、移動計算和大數據。沒有它們,人工智能就無從談起,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從就業(yè)問題的角度來說,如果能深入思考一下計算機進一步應用到各行各業(yè)后的影響,就能夠消除公眾對于人工智能的相關誤解。

人工智能技術必然推動新老更替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滲透,一些現有工作崗位的職責會被計算機化。除了工業(yè)生產線上功能比較單一的機器人外,有些看起來需要與人互動的工作由計算機來做也許更好(例如商場的收銀員,法庭上的書記員)。2013年,有學者發(fā)表研究文章,通過分析美國700多種職業(yè)功能的情況,預測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其中47%的工作職責存在著較高計算機化的可能性(從而導致相關人員失去工作的風險)。該預測很快形成了一個輿論熱點,變成了“50%的工作將被計算機取代”,引起了較廣泛的社會關切。

技術的進步,取代或部分取代人的勞動,來完成某些傳統(tǒng)上需要人來完成的工作,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方面,也是技術進步本身的追求之一。以往的技術進步,主要觸及的是體力勞動,以人工智能為標志的技術進步,還將廣泛觸及與認知和交往相關的工作,因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會更加深刻。但在這個意義下的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有人說可能是100年以后。

事實上,從技術進步對社會影響的進程上講,自70多年前現代計算機誕生,人類社會就在慢慢開始計算機化的進程。20多年前萬維網的出現,使得這個進程進入快車道,而10多年前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計算的興起,又像一種催化劑,極大地加速了這個進程。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大數據。而大數據的積累好比形成了一個埋藏很深的金礦,人們一直覺得應該很有價值,但不知道怎么能夠有效地開采。直到深度學習技術的出現,像是一顆重磅炸彈,一下子炸開了這個金礦,大大小小的金塊露了出來,于是人們一擁而上,現在能夠比較容易地撿得它們了?,F在大家關心的是,那些比較容易撿的金子撿完了怎么辦?,F在還看不到另一顆重磅炸彈出現的曙光。

盡管這個過程是緩慢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見證就業(yè)市場的調整。一些傳統(tǒng)的職業(yè)(或者崗位)會消失,結果就是對相關人力資源的需求減少。但同時也會催生一些新型的職業(yè)或行業(yè)。這種新老更替,有時是直接的,例如有了機器就要有相應機器的維修工;更多的時候則是整個社會變革的產物,例如近些年在中國崛起的快遞小哥隊伍。至于這種變化能否達到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平衡,過去幾輪工業(yè)革命給出的結論是肯定的(短期有些陣痛,長期則是平衡)。人工智能的興起會不會展現出明顯的不同,有待進一步觀察與研究。

加大高等教育力度,讓信息技術更普及

另外,近年來研究中不可忽視的一點是:越是需要高學歷的職業(yè),被計算機替代的可能性越低。這個結論可以推論為,如果人的行為可以分為體現“高階智能”和“低階智能”,那么計算機能替代的主要是后者。在國家之間比較的意義上,則意味著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國家,在就業(yè)方面受人工智能技術普及的負面影響要較低。

總而言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如同其他技術進步,對社會就業(yè)會產生影響,而且由于人工智能不僅意味著可以減輕人們的體力勞動,還可以減輕人們的腦力勞動,因而對就業(yè)的影響會更加深刻。但這種影響的顯現,一是還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二是不單純是就業(yè)率的問題,更多的在于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為良性地適應這種調整,改進我們的教育具有戰(zhàn)略性關鍵意義。這除了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外,還要適時普及高等教育,比如,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低成本地實現“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讓更多的人具備運用“高階智能”的素養(yǎng)。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計算機 工作 具備 運用 素養(yǎng)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