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彭?。寒敽妙I頭羊 賦能新基建

2020年03月19日 16:07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分享到: 

5G以更快的傳輸速度、超低時延、更低功耗及海量連接實現了技術突破,消費主體將從個體消費者逐步向垂直行業(yè)和細分領域全面輻射,進一步賦能工業(yè)、醫(yī)療、交通、傳媒等行業(yè)和領域,更好地滿足物聯網的海量需求以及各行業(yè)間深度融合要求,從而實現由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飛躍。

作為“數字基建”中的領頭羊,5G對工業(yè)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5G網絡特性能夠全面賦能工業(yè)互聯網。5G的高傳輸速率、超高可靠、超低時延的網絡特性,能夠在部分場景替代有線網絡,賦予工廠內設備更高的空間自由,從而節(jié)約線路的成本。目前,“5G+工業(yè)互聯網”已經在AI(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下加快融合應用,同時也將衍生出更多應用場景。比如,工業(yè)智能傳感器、AGV自動導航、“5G+AR”輔助裝配專家協助、工業(yè)遠程控制、資產跟蹤、設備預測性維護、生產設備實時監(jiān)控、云端機器人等。可以說,5G滿足了工業(yè)互聯網領域業(yè)務需求,成為助力工業(yè)互聯網發(fā)展的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

5G還能助力人工智能在邊緣計算中的應用,“5G+人工智能”將催生出更多的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近年來,人工智能逐漸從過去的集中計算走向邊緣運算,需要進一步增強終端設備計算能力,降低系統反應時間。

5G支持邊緣終端相互間以及與云端之間實時無縫交互,可以幫助人工智能計算架構實現云端和終端之間的靈活配比。在智能安防領域,5G大帶寬、低延時、高可靠等特性實現了超高清視頻監(jiān)控的實時傳輸,人工智能則對超高清視頻實施人臉識別、行為識別、目標分類等智能分析,從而實現安防范圍、識別效率及準確率全方位提升。在自動駕駛領域,5G將“端到端”時延降低至毫秒級,使得信息交互更加流暢穩(wěn)定,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自動駕駛體驗將得到大幅提升。

5G將推動數據采集量呈指數級增長,讓大數據的內涵更加豐富。5G時代,所有的“人”和“物”都將存在于一個有機數字生態(tài)系統,數據將通過最優(yōu)化方式傳遞。據預測,到2025年接入5G網絡實現互聯的設備將達250億臺,這些聯網設備產生海量的采集數據。同時,5G的價值有80%在物與物的連接,個人人工智能助理、聯網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家居等各種形態(tài)的終端都將成為數據來源。5G時代將催生智能制造、智慧農業(yè)、遠程醫(yī)療、虛擬現實等大量新應用,這些新應用產生的數據又將拓展大數據的邊界并升華大數據價值。反過來,5G對大數據技術和云數據中心則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數據量增加和數據類型豐富,大數據領域的算力、實時引擎、數據處理引擎等將面臨挑戰(zhàn),作為承載運營商基礎網絡及業(yè)務系統的云數據中心也需要實行模塊化和智能化的升級。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無線電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彭?。?/p>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5g 數據 工業(yè) 彭健 領頭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