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學院書畫學院

需要多少個繆斯才能成就一個畢加索

2016年06月01日 11:23 | 來源:99藝術網
分享到: 

2016年6月11日起,一場名為“The Artist and His Muses”的畢加索作品大展將在加拿大溫哥華美術館(Vancouver Art Gallery)舉行。中國大連萬達集團收藏的兩幅畢加索作品《兩個小孩》和《戴帽女子》也將應邀展出,這是被萬達收藏后,這兩件作品的第一次公開亮相。


886083226687169496


07


巴勃羅·畢加索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出生在西班牙馬拉加(Malaga),從他8歲時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斗牛士》算起,到1973年92歲去世,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其中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百度數據,你懂的)

有人說看他這么多變化無常的作品讓人頭暈,實際上讀全畢加索的名字更會讓人頭暈:Pablo Diego Jos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sima Trinidad Ruizy Picasso(巴勃羅·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穆切諾·瑪麗亞·德·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里亞諾?德·拉·圣蒂西馬·特林尼達德·魯伊斯·畢加索)。

畢加索的繆斯成就了畫壇“一哥”

畢加索一生讓人暈頭轉向的畫畫了點啥?現在歸納起來,除了少數如《格爾尼卡》等具有社會主題性作品外,絕大多數作品就是畫了男人和女人,按中國繪畫分類,他應該算是個人物科畫家,但他不是。外國人是按作品的表現風格分類的,畢加索有過表現主義的作品,也與布拉克一起開創(chuàng)了立體派畫風,再翻新過古典畫風,又創(chuàng)作了超現實主義作品……他的這些等等藝術風格是自由而變化的,沒有框架和套路的限制,他嘗試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去創(chuàng)造新的形式,并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現自身的感受,通過他的作品,可以讓人們看到更廣闊和多彩的藝術世界。在現代藝術出現前,西方美術史還是再現人和自然的藝術,而自從有了現代藝術思想,世界美術史的主流就是彰顯和標榜個人情感、思想、價值和風格的藝術,畢加索就是這個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一哥”!

9歲的作品

12歲時的素描

16歲時的作品《科學與慈善》

藍色時期的作品《生命》

粉紅時期作品《拿煙斗的男孩》

畢加索畫中人物大多是以他身邊的親人為模特對象的,主要是妻兒和情人,晚年也有很多情色畫把自己或化身公牛形象畫入其中,他純粹就是個自戀狂。畢加索的作品故事是伴隨著他和情人們的不同感情經歷而一起出彩的。據記載他先后有七個女人陪伴他,其中兩位是正式老婆。沒有記載的,局外人就很難了解了。如筆者在巴黎Chanel店探聽到,畢加索與品牌創(chuàng)立人香奈兒(Chanel)個人關系非同一般,他們相互欣賞彼此的藝術才華,在當時的朋友圈中,他倆是公開的精神伴侶。在巴黎那棟香奈兒工作樓里,香奈兒還專門辟給了畢加索一間工作室,任他隨時享用,他們之間的關系也頗讓外人產生豐富的聯想……

作者在紐約MOMA美術館的《亞威農少女》原作前

創(chuàng)造立體主義名噪畫史

《拿煙斗的男孩》創(chuàng)作于1905年,描繪了一個穿睡衣戴頭花,手拿煙斗的不男不女的少年形象,那年他24歲。2004年這件作品以1.04億美元的天價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賣出,刷新繪畫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成為全球藝術品拍賣史上價格最高的一幅畫作。

評論家喜歡把畢加索一生的藝術風格歸類,把其1900~1903年的創(chuàng)作稱為藍色時期,把1904~1906年的創(chuàng)作稱為粉紅時期,這兩個時期基本都以寫實畫風為主。如果1906那年,畢加索掛了或喪失了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那么可以說我們今天在那本“世界美術史”上就不會找到“畢加索”的名字,他也不會被稱之為天才,歐洲二流畫家就是他的地位,《拿煙斗的男孩》也不會有100年后天價的故事,可能早已被人當垃圾處理掉了。

但是,1907年畢加索不知哪根筋搭錯了,畫了一幅叫《亞威農少女》的扭曲變形的人體油畫,它不僅是畢加索個人藝術風格的重大轉折,也標志了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fā)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從此,他不再走尋常路,他為現代藝術開拓的新視野,使他在20世紀人類藝術史上無限風光,坐實了這個世紀“畫壇一哥”的地位。

立體主義繪畫是什么東東?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龍的展覽上,當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看到畢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風格新奇獨特的作品時,不由得驚嘆道:“這不過是一些立方體呀!”同年,評論家沃塞爾在《吉爾·布拉斯》雜志上,借馬蒂斯的這一說法,對布拉克展于卡恩維勒畫廊的作品評論說:“布拉克將一切都縮減在立方體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體主義”這個字眼。后來,作為對畢加索和布拉克所創(chuàng)的畫風及畫派的指稱,“立體主義”(Cubism)的名字便約定俗成了。這個名稱的出現和早前的印象派命名一樣,都具有偶然性。

在畢加索之前的后期印象派畫家塞尚認為:“要用圓柱體、圓錐體和球體來表現自然”,他在創(chuàng)作中排除繁瑣的細節(jié)描繪,而著力于對物象的簡化、概括處理;表現物體結實的幾何體感,而忽略質感和造型的準確性;強調厚重沉穩(wěn)的體積感以及物體之間的整體關系,同時為了尋求各種關系之間的和諧而放棄物象個體的獨立和真實性。如畫個蘋果,在塞尚眼里,它可能只是個紅色或青色的球體。他無意于再現自然,而他對自然物象的描繪,根本上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種形與色構成的韻律。

塞尚的藝術思想就是立體主義產生的前奏,立體主義畫家努力地消減其作品的描繪性和表現性的成分,力求組織起一種幾何化傾向的畫面結構。雖然其作品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具象性,但是從根本上看,他們的目標卻與客觀再現大相徑庭,他試圖在畫中重新創(chuàng)造結構美。

立體主義運動通常先后可分為分析立體主義和綜合立體主義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試圖通過對空間與物象的分解與重構,組建一種繪畫性的空間及形體結構;第二階段,形體仍然支離破碎,并更富于裝飾性,畫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畫家們新創(chuàng)出一種以實物來拼貼畫面圖形的藝術手法和語言,進一步加強了畫面的肌理變化。

立體主義繪畫并非真的“立體”,它的主要創(chuàng)作特征,即在畫面上將一切要表現的物象進行歪曲、錯位、破碎,然后再加以主觀的拼湊、組合,以求所謂立體地表現出物體的不同側面。如在畫一個人的正面時,按照透視原理,畫家是不可能看到被畫對象的背面的,而立體主義理論就可以打破這種規(guī)矩,在二度平面上(畫布)不僅表現三度空間(具有傳統透視關系的繪畫),還拓展了四度空間——時間,即不能在同一時間段看到的物象,在同一個平面上表現出來,因此,立體主義作品可以讓前胸與后臀同時在一個平面中出現正面形象。立體主義分解與重構的意義在于創(chuàng)新了繪畫空間處理的新觀念,它對20世紀其它藝術門類的發(fā)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畢加索的繆斯吉洛特和他們的“兩個小孩”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畢加索創(chuàng)作旺盛時期,也處于其藝術風格成熟后最好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1946年以后可稱為畢加索藝術創(chuàng)作的田園時期,這一時期的藝術特點仍然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非具象作品為主,手法運用更加靈活嫻熟。1949年,畢加索為在巴黎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的海報畫了一只矯健飛翔的白鴿,享譽全世界。

《兩個小孩》作品原名稱為《Claude et Paloma》,是畢加索1950年69歲時為其三歲的兒子克勞德和一歲的女兒帕洛瑪創(chuàng)作的一件油畫作品。作品完成后,有資料記載曾參加的各類展覽近二十多次、文獻著錄達四十多次。

1950年創(chuàng)作的《兩個小孩》 萬達收藏(左) 畢加索自我欣賞他的《兩個小孩》(右)

這件《兩個小孩》畫面中的人物一個坐姿,一個站姿,眼光直視畫外觀眾,臉部表現帶有明顯的立體主義風格,造型雖有夸張,但在畢加索的作品中并不算是最激烈的變形,筆觸運用也相對精致周到。畫面沒有強烈、跳躍的色彩對比,棕褐色的調子在視覺感受上統一和穩(wěn)定,而畫面底部的一排圓輪,又使整體寧靜的氣氛中產生了運動感。畢加索一生創(chuàng)作作品數萬件,這件《兩個小孩》可以說是以其兒女為模特精心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畫面的線條組織、色塊布局都有著事先的精心安排。

畢加索創(chuàng)作《和平鴿》(左) 畢加索和克勞德、帕洛瑪在一起(右)

克勞德和帕洛瑪都是畢加索與同居情人弗朗索瓦絲?吉洛特所生,認識吉洛特時,畢加索62歲,吉洛特21歲,她當時還是個青年女畫家。在他們同居時期,可以說一家四口,幸福美滿,從一些流傳下來的照片上看,充滿了生活的情調,同時,畢加索為他們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風格各異的作品,藝術家的情感滿滿一缸。

然而,弗朗索瓦絲·吉洛特終究厭倦了與“一座歷史紀念碑一起生活”,她需要自己的事業(yè),因此,決定離開畢加索。在畢加索眾多的情人中,也只有她是主動拋棄畢加索的。1953年她帶著一雙子女離開了畢加索,后來她同一位藝術評論家合作寫了《我與畢加索的生活》,此書于1964年出版,由此引起軒然大波,她和畢加索之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作為報復,畢加索從此拒絕再見她和與她生的一對子女。

據現年已94歲高齡的弗朗索瓦絲?吉洛特介紹:從這件作品的畫面中還可以隱約看出她的臉影,她與她的孩子們同時呈現在一張作品中,是畢加索對她們有著別樣的情感依戀。雖然畢加索不愿見她們母子三人,但這件為兒女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卻成為了日后畢加索感情的寄托和畢生的鐘愛,長期懸掛在其工作室的顯要位置。直至畢加索去世后,它還一直掛在那里。這件作品可以說浸入了畢加索對吉洛特和一對兒女的無限思念……

“在我心中,誰也不會占據真正重要的地位,對我來說,女人就像漂浮在陽光里的塵粒,只需揮動一下掃帚,它們就得飛出門外”。對于這樣的自戀狂,吉洛特對他說了:“NO”!

一系列描繪克勞德與帕洛瑪的作品

最后的繆斯杰奎琳·洛克

1961年,80歲的畢加索與35歲的杰奎琳·洛克結婚,此時他們已經一起相處了八年。八年來,畢加索為杰奎琳畫了許多的素描速寫和油畫,杰奎琳的形象和胴體,漸漸地讓他著迷?,F在,他對杰奎琳開始依戀,瘋狂追逐女人的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是安寧的生活。杰奎琳也成了一個家庭主婦,控制了畢加索的生活,他們的世界封閉起來,幾乎與世隔絕。

在畢加索一生的藝術生涯中,在不同時期都創(chuàng)作過以戴帽女子為題材的作品,在不同繪畫階段,相同題材的作品各自呈現的卻是不一樣的表現面貌。

1965年的這件《戴帽女子》,此時畢加索逐漸步入了其創(chuàng)作生涯的晚期,這期間他的作品無論是筆觸揮灑,還是色彩涂抹,已完全達到了自由的境界。畫面中,如中國水墨大寫意般的酣暢淋漓筆墨躍然在畫布上,松動而自如的大筆觸充滿著激情,畫中女子頭像是畢加索典型的“側臉正眼”的立體主義造型風格,寥寥數筆,已神形具備。大塊綠的臉部、大塊藍的背景、黃黑相間的帽子,以及和一抹露頸紅衣的色彩搭配,讓畫面中的人物典雅而高貴。

畢加索是極具豐富表現力的畫家,面對同一題材,如另一幅《戴黃色帽子的杰奎琳》,他不會采用表現相同的繪畫方式,這正是畢加索的藝術魅力所在。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了西方藝術在某些精神領域與中國藝術有著相通之處。

畢加索對世界現代藝術的影響

畢加索及其藝術風格對整個20世紀的現代藝術發(fā)展,影響是巨大的,在雕塑、建筑、設計等藝術各個領域都能見到他的影子。他除了影響了歐美畫家的創(chuàng)作,對中國畫家的影響也是歷史悠久的,如上世紀20年代末在杭州建立的國立藝專,倡導自由開放的學風,是當時中國現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旗艦,馬蒂斯、畢加索等西方各種藝術流派都能在師生那里找到知音。這里選擇三位曾受畢加索藝術風格影響的中外藝術家,一窺他們在藝術道路上追求。

賈科梅蒂(Giacometti, Alberto,1901~1966)瑞士超現實以及存在主義雕塑家、畫家

他是雕塑大師布德爾的學生,他受立體主義理論的影響,并且對大洋洲土著雕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940年以后,他以火柴桿式細如豆芽的人物造型,象征被戰(zhàn)火燒焦了的人們,以揭示戰(zhàn)爭的罪惡,成為舉世聞名的雕塑家。賈科梅蒂發(fā)現:他越繼續(xù)遵循縮小形狀的規(guī)模、細部的體積,就越能使其變得瘦小、細?。辉趥让嫦裰械男蜗笠踩找娑嘧?。他受到幻覺真實的推動和刺激,雕塑中反映出來的人類形象更接近于從遠處觀察人類時所見,賈科梅蒂稱之為“修剪去空間的脂肪”。賈科梅蒂發(fā)揚光大了畢加索細長條的雕塑形式,并賦予了新的內涵。

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

二十世紀30年代后,波洛克推崇塞尚、畢加索、康定斯基的藝術思想,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立體主義風格的油畫,對形體分割、重組和夸張變形認真剖析,對畫面構成進行精心設計,強調視覺的沖擊力和形式的美感?!赌腥撕团恕穭?chuàng)作于1942年,是典型的運用立體主義手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人物身體被分割成各種組合塊面,重組有序的視覺效果。立體主義啟發(fā)了他對點、線、面和色彩這些造型元素的自由運用。他是行動繪畫的創(chuàng)始人,因為早逝,他招牌式的滴灑繪畫風格形成到創(chuàng)作高峰沒超過十年。

張功慤(1923~)中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

張功慤四十年代畢業(yè)于杭州國立藝專,受老師吳大羽的影響,在學生時代就對塞尚、馬蒂斯、畢加索等情有獨鐘。上世紀50年代始,當時全國美術界只有一條蘇式的創(chuàng)作理論和一種集體的風格,西方印象派及以后的現代藝術都被淪為反動思潮和洪水猛獸,在這樣封閉的文化環(huán)境下,他仍然堅持藝術的初心,對色彩與造型進行個人語言的探索。其老同學吳冠中在70年代末才敢提出繪畫“點、線、面”的形式美和抽象美,而張功慤從沒放棄現代主義繪畫(新派)的創(chuàng)作,其創(chuàng)作在60年代就進入了的抽象表現領域,而逐步進入了一個“解衣般礴”的自由天地和精神境界。

所以,在長達八十多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用一種或幾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去表現對象,對畢加索來說,那是很枯燥乏味的,面對身邊一茬接一茬的女人,他需要有不同的表現手法來引發(fā)激情。畢加索的藝術是因情感投入而去創(chuàng)造的,而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畫風而產生的??梢哉f就是這些他眼中的繆斯,成就了畢加索的藝術。


編輯:陳佳

關鍵詞:需要多少個繆斯 才能成就一個 畢加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