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高校要靠治理能力去債務

2016年06月24日 10:44 | 作者:熊丙奇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社會輿論不僅關注大學化解債務危機,更關注怎樣化解危機:在化解債務過程中,是否遵循民主決策原則,是否保障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利,是否以此為契機推進學校治理改革。

針對備受全國關注的巨額債務問題,吉林大學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該校的近30億銀行貸款已經全部償還完畢。2007年3月,吉林大學發(fā)布校內通知稱,學校舉債高達30億元左右,入不敷出,特向師生征集解決學校財務困難的建議。這份“求助通知”使高校債務危機浮出水面,并引發(fā)社會高度關注和持續(xù)討論。(新華社6月22日)

吉林大學具體采取何種方式歸還巨額債務,媒體報道中沒有交代,但其實,學校如何化解債務問題更值得關注。因為采取何種方式解決債務問題,關系到高校是否深入反思當初形成巨額債務的原因,并以此為契機推進學校治理改革,拓寬學校資源渠道,提高學校的現(xiàn)代化治理能力。

有報道稱,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公立高校共計欠債2000億到2500億元,高校的債務平均達到每所學校上億。高校之所以債務纏身,與學校大興土木、征地蓋樓擴招有關。當時,政府部門作為公辦高校的舉辦者,無法撥款解決學校征地蓋樓的經費,就鼓勵學校貸款,導致學校債臺高筑。對于化解高校債務,政府部門和高校提出的措施主要包括:由政府增加撥款化解,采取土地置換的方式化解,學校開源節(jié)流化解,以及搞校產經營化解。而對于其中每一條化解措施,社會輿論都存在一些質疑。

對于通過政府撥款化解,從舉辦者責任看,無可厚非??墒牵覈恍└咝.敵跽鞯厣w樓,并沒有聽取師生意見,就由行政力量拍板。而有的征地蓋樓,其實是形象工程與政績工程,對學校辦學并無必要。另外,在使用貸款資金時,也不公開透明,存在擠占、挪用甚至侵吞問題。如果要由政府出資化解,必須進行獨立審計,不能“打悶包”,掩蓋其中的跑冒滴漏和貪腐問題。吉林大學用了多少政府撥款來化解債務,這些債務是怎么形成的,錢都花到哪里,都需要向師生和公眾進一步說明。

通過置換土地來化解危機,也存在同樣問題,置換土地不能就由政府部門和學校行政決策,必須公開聽取意見,民主決策。在美國,大學要擴建校園,方案首先要在校內由大學理事會聽取師生意見后作出決策,然后要把方案提交當?shù)刈h會進行審議,因為擴建還會影響周圍社區(qū)居民。如果議會不通過,學校就不得擴建。國內高校擴建校園,以及為化解債務置換土地,如果都由行政決策的話,就可能只代表行政意圖,而無視師生和社區(qū)居民的意見。

而開源節(jié)流,是壓縮學校不必要的行政開支,還是把本該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砍掉以壓縮辦學成本,這是完全不同的路徑選擇。壓縮不必要的行政開支,精簡學校行政機構,轉變行政部門的職能,這是積極改革的思路;而砍掉本該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實驗、實習、實訓,則會影響辦學質量,是損害學生利益的行為。我國確實有部分高校因債務負擔重,而不采購新圖書、新實驗設備,還以所謂改革的名義延長假期。這種“節(jié)流”方式無法得到認可。至于依靠校產經營收入來化解債務危機,從學校的功能來說,則可能把大學的精力引導到經營上,偏離大學的核心功能。

由此可見,社會輿論不僅關注大學化解債務危機,更關注怎樣化解危機:在化解債務過程中,是否遵循民主決策原則,是否保障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利,是否以此為契機推進學校治理改革。據(jù)報道,在“十三五”期間,吉林大學將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充分利用學校理事會、校友會、教育基金會,建立資金募集網絡,不斷拓寬籌資渠道,進一步完善社會捐贈獎勵政策來解決學校的辦學資源,這是正確的選擇。我國大學必須提高現(xiàn)代治理能力,通過科學、民主決策,來減少決策失誤所帶來的鋪張浪費,讓每一分錢用到辦學的刀刃上。同時,公立大學應該擺脫對政府財政的過度依賴,應該開放辦學,建立健全社會募捐機制,辦好大學教育基金會,以獲得更多辦學資源,增強學校財政獨立性,由此形成辦學的良性循環(huán)。(熊丙奇)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高校 去債務 吉林大學 巨額債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