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健身條例引熱議 校園體育設施到底應不應該開放?

2017年01月17日 11:2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焦點一

校園體育設施到底應不應該開放?

在說到“是否可以開放校園體育設施”的問題時,幾乎所有代表、委員都給予肯定的答復。市人大代表、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焦洪昌認為,讓所有的體育設施發(fā)揮最大功效,也涉及到財產的社會化問題,私人財產具有一定的社會化義務,更不用說是校產了。全民健身最稀缺的就是場地和設施,一旦開放校園操場,能夠很好地緩解需求與體育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唐立軍認為,部分老舊小區(qū)缺乏健身器械,學校操場等設備向社會開放是可行的,但需要有序開放,并且是在滿足學生體育課程以及鍛煉需求的基礎上開放。

作為西城區(qū)已經將體育場館開放學校的校長,市人大代表、實驗中學校長蔡曉東表示,在推動全民健身過程中,學校應該開放這些體育場館,“全民健身如果沒有場館保障,就是空談。學校,作為體育場館資源集聚的地方,應該向社會開放”。

焦點二

校園體育設施開放最大阻礙是什么?

市人大代表、金融街豐匯園社區(qū)主任白瑩認為,雖然大家都認同“開放”這一趨勢,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開放時需要額外消耗的人力物力等因素,尤其是對于安全性的考慮,成為“校園體育設施開放”的一大阻礙。而這一觀點,得到眾多代表、委員的贊同。

“安全”障礙具體指什么?

一是影響教學安全。市政協(xié)委員、芳草地國際學校校長劉飛認為,不少學校的操場和教學樓緊臨,對于學校來講居民隨意進入學校對教學的干擾不容忽視。

二是人身安全。市政協(xié)委員、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小艾指出,有些校外人員進入操場會影響本校學生的正常使用,甚至因此發(fā)生爭執(zhí),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校的管理維護成本,增加了學校的負擔。

除了安全因素之外,代表、委員們最擔心的還是學生使用體育設施的機會被外來人員占用的問題。市政協(xié)委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李小牧分析說, “有些學校的操場本來就比較小,運動基礎設施也相對較弱,這就應該優(yōu)先滿足校內正常上課使用。以我們學校來說,我觀察到有時候操場上校外人員比校內學生還多,同學們運動就受到了影響”。

編輯:梁霄

關鍵詞:健身 熱議 校園 體育 設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