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碰瓷”是怎么成為國際詞條的?
9月1日晚,中國游客曾某等3人與瑞典警察發(fā)生沖突,成了輿論熱議的事件。隨后一個瑞典人拍的現(xiàn)場視頻在瑞典地方電視臺SVT2播出,視頻中大媽舞著紅絲巾撲地大喊救命的動作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外國人極其不解:“為什么中國人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經(jīng)常坐地撒潑?這怎么可能竟是一種被社會認可的行為?”他們給這種行為取了一個文縐縐的名詞“helpless collapsing on the ground technique”(就地撒潑技術(shù)),中國人稱之為“Peng Ci(碰瓷)”,音譯簡稱“Peng C”。
“Peng C”里的C原指china(瓷器)。中國瓷器歷史悠久,“碰瓷”也在街頭巷尾存在了不短的時間。只是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不斷碰出了新花樣、新高度,終于把這個詞碰上了國際舞臺。
清末民國的“碰瓷”:引人碰壞瓷器,借機訛詐
據(jù)傳,“碰瓷”本為清末北京古玩行的行話,專指古玩市場的一種訛詐手段。不法攤主在器物的耳、柄上做手腳,顧客輕輕一拿,柄、耳即斷,或別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借機訛詐。也有人說此騙術(shù)來自老北京沒落的八旗子弟,他們平日手捧“名貴”瓷器行走于鬧市街巷,瞅準(zhǔn)機會故意讓馬車“碰”他一下,瓷器隨即落地摔碎,便纏住車主要求按名貴瓷器的價格賠償。無奈文獻不載,不可確知。今僅見《申報》登載兩則此類糾紛:
廣東人黎姓前晚手持古磁花瓶一對向吳淞路鎬興押鋪質(zhì)錢,正論價間,鋪伙偶一失手,致瓶墮地而碎。黎不肯干休,索賠口角,將伙扭送捕房,捕頭以伙太不小心,飭賠半價,洋數(shù)元給黎了事。(《申報》1897年4月6日)
前日,有王連生者行經(jīng)新北門河浜,被匪徒從后將緞帽搶去,王即追趕,追至興圣街口,前面有一手捧花瓶之同黨某甲迎面而來,故意將花瓶墜地而碎,甲即扭王賠償,匪遂得逸去。(《申報》1907年3月31日)
打碎瓷器原應(yīng)賠錢,但到底是失手打碎、還是瓷器上另有蹊蹺,是我撞了你、還是你故意給我撞,很多時候是說不清楚的。這種隱蔽性、模糊性給碰瓷詐騙提供了可能。
碰瓷者各因其便,手里的瓷器還可換成別的易碎之物:
訛詐之事隨地皆有。近有一種人,衣裳藍縷,狀似乞丐,手持酒杯,內(nèi)以紅糖調(diào)作煙膏狀。如遇外來客商及鄉(xiāng)間愚民,故作失手,向其索賠,名曰“碰瓷”。西集人某甲騎長耳,公行至新街,若輩以為可欺,向前碰砸酒杯,煙膏滿地,百般訛索,嘵嘵不休。甲無計可施,旁觀者代抱不平,然亦不敢多事,遂飽其欲壑而去。(《申報》1888年5月14日)
據(jù)文獻搜撿結(jié)果,此為“碰瓷”可見的最早文獻。碰瓷者專挑外地人或鄉(xiāng)下人下手,他們不熟悉環(huán)境,常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不愿報官,正好可以私了訛錢。此案道具不是名貴瓷器,而是酒杯煙膏,然拿易碎品給人碰、然后借機訛詐的本質(zhì)是一樣的。
現(xiàn)代的碰瓷:從交通事故訛詐到坐地撒潑
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尤其是20世紀末,隨著汽車越來越大眾化,碰瓷之術(shù)也與時俱進,碰瓷者故意與汽車相撞制造交通事故的假象來訛詐錢財,“碰瓷”之“瓷”已大大抽象化了,范圍越來越廣,被損壞的物什,由瓷器、玉器、古錢幣擴展至古董表、字畫、手機,甚至身體發(fā)膚。2012年第6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增收新詞語和其他詞語3148多條,其中就包括碰瓷。
碰瓷:(碰瓷兒)[方]指故意讓人弄壞自己的東西或傷到自己,借機訛詐:這個騎自行車的男子成心撞上轎車碰瓷。
我們來看一則題為《中國老人在日被指“碰瓷”事件始末》的新聞:
一名中國游客(老人)倒向汽車的后視鏡,之后大聲喊“疼!疼!腿很疼!”叫了救護車,在醫(yī)院診治,診斷結(jié)果是“根本沒受傷”。餐廳女主人在醫(yī)院和中文翻譯、老人家屬談了2小時,最后對方要求賠償,女主人付了10萬日元。
這例跨出國門的汽車碰瓷案包含了碰瓷的所有要素:制造一起“交通事故”、受傷后的疼痛表演、協(xié)商賠償、拿錢走人。
文藝作品里可以找到不少碰瓷案。由于作案頻率大大增加,碰瓷者也花樣翻新,瓷不瓷的已經(jīng)不重要了,凡以訛錢為目的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行為都叫碰瓷。
沒有機動車、自行車也沒關(guān)系,行人相碰,一樣能“碰壞”手機、“碰傷”耳朵,借機敲無辜路人一筆錢財。請看下面兩條新聞標(biāo)題:
男子拿碎屏手機故意碰瓷,撞人后張口就要850元
碰瓷新伎倆:假裝“挖耳朵”被撞傷,敲詐趕路人
走路有風(fēng)險,出門須謹慎。指不定什么時候,迎面走來個“萬瓷王”,手機碰不得、胳膊腿碰不得,全身上下哪都一碰就傷,整個兒一移動的“大瓷瓶”。
最近10多年,碰瓷頻率越發(fā)多起來,各類媒體中此類新聞時有可見。在“瓷”的意義泛化、抽象化的基礎(chǔ)上,“碰”的意義弱化,碰瓷者假裝弱者、或號稱遺失了東西,只要欲求得不到滿足,就坐(躺)地哭鬧撒潑,索要經(jīng)濟賠償或提出其他要求、條件??傊?,碰瓷即坐地撒潑,不需摔碎“名貴”瓷瓶,不需承擔(dān)“撞車”風(fēng)險,根本是什么道具都不需要,只要看準(zhǔn)目標(biāo),順勢撲倒就可以了,必要時贈送打滾撒潑痛哭流涕大呼委屈的專業(yè)表演,就問你服不服?
比如:監(jiān)拍大媽公交車上假摔欲碰瓷,路人施救反被罵。
老人、殘障人士本為弱勢群體,某些利用群眾的同情心理,成為碰瓷中的一大“主體”。近些年,有些碰瓷甚至坐地撒潑的表演也省略,喊聲冤、叫聲屈,就能引發(fā)社會關(guān)注,說不定就得有人出來埋單:
被忽悠還是碰瓷?89歲老人買基金虧了近80萬元狀告銀行索賠超百萬元
碰瓷新義:蹭熱度
9月13日,蘋果在秋季新品發(fā)布會上宣布iPhone XS、iPhone XS Max加入了雙卡雙待功能,9月26日酷派官方微博轉(zhuǎn)發(fā)自己2年前一條有關(guān)雙卡雙待的微博,高調(diào)炫耀自身在雙卡雙待的優(yōu)勢,連蘋果都跟風(fēng)。然后就有推文稱:
酷派碰瓷蘋果:以雙卡雙待首創(chuàng)者自居。
類似用法的例子還有:
前澳洲國腳“碰瓷”C羅:他的慶祝動作和我的很像。
馮小剛回應(yīng)崔永元:罵罵咧咧兩個月,不是碰瓷是什么?質(zhì)疑崔永元在蹭《手機2》的熱度。
這一用法進一步遠離碰瓷的本義,僅保留當(dāng)事雙方的強弱關(guān)系、“弱勢”一方借機牟取聲譽利益,產(chǎn)生了更遠的引申義“蹭熱度”。
其實,碰瓷案本非近百年來民間唯一的專利,清代甚至還有駭人聽聞的“以尸訛詐”連環(huán)大案。不法團伙物色模樣周正的乞丐游民,冒認為自家走失的公子,錦衣玉食地將養(yǎng)數(shù)月,待時機成熟,著其去大商鋪購置大批貨品,隨后將貨品污損毀壞,到商鋪吵鬧,“公子”當(dāng)場暴亡,碰瓷團伙趁機索要巨額賠償,手段精密殘忍,令人目眩心驚?!都t樓夢》第44回,賈璉趁王熙鳳生日與鮑二媳婦私通,被鳳姐撞破,鮑二媳婦上吊自殺。他娘家的親戚要告,鳳姐兒道:“我沒一個錢!有錢也不給,只管叫他告去。也不許勸他,也不用震嚇?biāo)?,只管讓他告去。告不成倒問他個‘以尸訛詐’!”就是這種碰瓷案的寫照。如此“國粹”,堂而皇之地步入國際舞臺,“Peng C”變身國際詞條,國人寧不深省乎?
(作者系河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講師、漢語言文字學(xué)博士生)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碰瓷 瓷器 訛詐 國際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