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教師子弟的尷尬:學校不能當“官” 否則喪失公允性

2017年05月19日 11:49 | 作者:張麗珊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資料圖:氣象局的工作人員正在給小學生普及氣象知識?!堅啤z

從宏觀上講,教師工作壓力大,他們工作的效果是通過學生的成績來展示的,而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卻很多,比如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目標、情緒管理、人際關系等許多方面,這無疑加大了教師的工作壓力,把所有的精力和耐心投入到工作,回到家面對自己的孩子卻是簡單粗暴,很難用心地陪伴孩子。

尤其社會對教師的評價曾經存在偏頗,一位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在巡講中最“催人淚下”的事跡是她為了轉變“問題學生”殫精竭慮,忽略了自己孩子,導致孩子患了嚴重的抑郁癥而自殺,這位老師化悲痛為力量,繼續(xù)投身到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可是,一個不懂得愛自己孩子的教師,如何有力量地幫助別人家的孩子呢?這種輿論導向仿佛說明,帶領好自己的孩子不會獲得榮譽,而帶領好別人的孩子則是師德高尚的楷模。

另外,教師對自己孩子存在成長焦慮。教師面對孩子的同齡人,不免陷入各種比較之中,孩子和優(yōu)秀生存在太大的距離;孩子和問題學生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放大孩子的問題,卻不能及時給予切實可行的引導,父母內心焦慮轉化成孩子內心的自卑和焦慮,強化了孩子的逆反。那么,教師子弟在家長任職的學校從心理層面和其他學生存在哪些不同呢?

從微觀上,教師子弟的心理環(huán)境 “與眾不同”:首先,孩子對校園本身太過熟悉,無法區(qū)分父母和教師的角色差異,對教師角色缺乏起碼的敬畏感。

編輯:梁霄

關鍵詞:教師 子弟 公允性 學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