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王東京:科學研判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東京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到底有多大?最近這方面的文章較多,見仁見智,說法不一。有學者預測,此次疫情會拉低經濟增長率1個至2個百分點;根據工商企業(yè)自己報損的數(shù)字還更大些。這個問題究竟該怎么看,我擬從經濟學角度進行一下分析。
毋庸諱言,此次疫情對經濟肯定有影響,至于影響程度多深,則要用科學的方法研判。有一點可以明確: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雖是一種災難,但其影響與自然災害卻不同。地震、洪澇、火災等災害發(fā)生后,社會財富存量(建筑物、商品、農作物等)會被損壞或滅失;而疫情災害卻不會減少社會財富存量,只會影響財富增量。
由此看,研究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應從存量與流量兩個角度作短期(疫情期間)與長期(疫情結束后)分析。另外,國民經濟運行的主體有三個:即企業(yè)、居民(消費者)、政府。這樣,分析疫情造成的損失還得對三個部門分別進行討論,否則籠統(tǒng)地下判斷,會只見森林不見樹木,我們很容易被現(xiàn)象迷惑而看不清實質。
從個體推斷整體,是經濟學歷來重視的研究方法。問題是對不同主體具體該怎樣分析?說我的觀點,此次疫情對企業(yè)、消費者、政府皆有影響。原因簡單:為防止疫情蔓延,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后多個省市啟動一級響應,人口不能自由流動,使消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春節(jié)后企業(yè)推遲復工,企業(yè)停工停產,對收入當然也會有影響。
這讓我想起20多年前流行一時的“破窗理論”。1998年,長江發(fā)生特大洪災,當時有學者提出洪澇災害并非壞事,反而有利于經濟發(fā)展?!捌拼袄碚摗弊钤鐏碜?9世紀法國經濟學家巴師夏。巴師夏在《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一文中曾舉例分析說:如果窗戶玻璃打破了雖然是損失,但安裝新的玻璃會增加對玻璃的需求,而由此會拉動與玻璃相關的產業(yè),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GDP。
我并不認同“破窗理論”,而且認為此理論錯得離譜。讀者想想:若打破玻璃對經濟發(fā)展有利,那豈不是鼓勵人們去打破玻璃?同樣道理,自然災害要是能拉動經濟,人類又何必防災抗災呢?事實上,“破窗理論”之所以錯,說到底是未弄清存量與流量的關系。從存量看,打破玻璃是財富凈損失;而從流量看,玻璃及相關產業(yè)擴大生產只是彌補損失,而非增加社會財富。
回頭分析疫情的影響。前面說了,疫情不會減少社會財富存量,但這并不等于說疫情不會對經濟產生影響。從企業(yè)角度看。根據供求狀況我們可將企業(yè)產品分為“供不應求、供求平衡、供過于求”三類。對第一類和第二類企業(yè)來說,若無疫情發(fā)生,產品基本是零庫存,疫情發(fā)生后則出現(xiàn)了庫存,故短期銷售收入會減少;而第三類企業(yè),不僅銷售收入會減少,庫存更會百上加斤。
從消費者角度看。對消費者的短期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人們消費活動受到抑制,消費支出會減少。理論上說,消費減少則個人儲蓄和理財投資會增加,這樣人們可從中取得相應收入;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企業(yè)停工停產,消費者待業(yè)期間的工資性收入會減少。這是說,消費者收入有增有減,不過算總賬卻是增少減多,有凈損失。
再從政府角度看。眾所周知,政府收入主要來自稅收。由于發(fā)生疫情減少了企業(yè)和居民收入,全社會應稅總額縮小。如此一來,短期內政府稅收也會隨之減少。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shù)據尚未公布,但據有關專家測算,今年1月至3月稅收將低于去年同期已成定局。
以上是短期分析。若作長期分析,疫情對全年經濟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回答此問題,我認為仍應從企業(yè)、消費者、政府三個角度討論。讓我們先看企業(yè)。若不久后疫情能徹底結束,人們消費回歸正常,第一類企業(yè)庫存便可很快清倉,第二類企業(yè)也能逐步清倉,全年銷售收入不會減少。困難的是第三類企業(yè),若不調結構去產能,供過于求局面不變,全年銷售收入一定會減少。
再看消費者。發(fā)生疫情不僅減少了人們短期工資性的名義收入;往深處想,同時還可能會降低人們全年實際收入(實際購買力)。比如那些供不應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由于疫情期間停止了生產,導致供求缺口進一步加大,此類商品難免會漲價。倘如此,即便消費者名義收入不變,實際收入也會下降,生活水平會降低。
最后再看政府。已經分析過了,疫情對政府一季度稅收有影響。至于對全年稅收影響有多大,要看未來幾個月的市場需求狀況。目前大多企業(yè)已復工復產,假若市場有足夠大的需求,企業(yè)產銷兩旺,銷售收入(利潤)增加,政府稅收會增加;反之,若市場需求不足,企業(yè)產品嚴重積壓,銷售收入下降,政府稅收就會減少。
綜上分析,總的結論是:此次疫情對經濟的短期影響明顯;對全年經濟影響多大則取決于市場需求。為此提三點建議:第一,繼續(xù)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為導向,加大去產能、去庫存的力度;第二,宏觀調控要把提振消費作為重點,堅持以消費引導投資,防止大水漫灌加劇結構失衡;第三,提振消費要優(yōu)先穩(wěn)就業(yè),而穩(wěn)就業(yè)的關鍵是推動企業(yè)有序復工復產。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疫情 企業(yè) 影響 經濟 收入